虽然埃佛勒士并未深入珠峰,他的测量结果也不准确,西方却将珠峰命名为埃佛勒士峰,以此表彰这位测量世界之巅的人。
20世纪初,国外科学家还曾用气压测定法测量出珠峰的高度为8882米。直到1954年,印度测量局一位叫古拉提的测量师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四舍五入后将珠峰高度定为8848米。
¤意义不同的8848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在1966至1968年测量的基础上,对珠峰进行了第三次测量。此次测量是在珠峰测高历史上第一次树立测量觇标(测量标志,架设在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瞄准的目标),并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等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我国测出的珠峰高度与印度一样,同为8848米,但同样的数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古拉提自己没有,也从未请登山家登上珠峰峰顶,更不可能在那里树立觇标,他所运用的传统三角测量法无法找准顶峰的交汇点,因此测量具有局限性。
其次古拉提版的8848米是“雪面高度”,即包含了峰顶冰雪层的厚度。而我国在1975年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是8849.05米,减去实测雪深0.97米,才得到了较为精确的8848.13米。
(1823年,时任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的埃佛勒士开始了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一系列山峰的测量。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珠峰测量工作,虽然结果并不准确,珠峰却以他的名字命名。)
两个精确数据
1975年,我国第一次精确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2005年,我国再次组织相关专家为珠峰量身高,这次得出的结论是8844.43米。
¤综合法求值
1975年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颠。从珠峰附近选择了9个测站点,它们分布在以珠峰为中心的69度的扇形区域内,至珠峰的距离从8.5公里到21.2公里不等,高程为5600米到6240米。
这9个点的坐标和高程分别利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在9个测站上对珠峰觇标观测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据水平角确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测站至珠峰的水平距离。
然后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由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离确定各测站同珠峰之间的高差,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雷达探冰雪
2005年,时隔30年,我国复测珠峰高度。
这次,国家测绘局利用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高空气象探候、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针对珠峰顶部冰雪层厚度年际变化大的问题,此次珠峰测量还首次动用了冰雪深雷达。这将帮助测量人员搞清珠峰顶部冰雪层与岩石层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珠峰顶岩石层的高度,而这一高度将不会随着冰雪层的变化而变化。
此次测定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而峰顶冰雪深度3.5米。
(测量队员在珠峰峰顶竖立测量觇标。1975年测量珠峰时,觇标只具有角度测量功能,而2005年最新设计的觇标添加了专门的棱镜,增加了测距功能。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高度不同为哪般?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觉奇怪:同一座山峰,为什么测出的高度却五花八门,这就要从高程和高程的测量方法说起了。
¤高程测算三方法
如果留意国家测绘局于2007年发布的珠峰高度,你会发现用到了一个词——高程。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高程是测绘中的常用词,通俗的理解就是海拔高度。
测量高程常用的方法有3种: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其测量精度较高,所以是高程测量中最主要的方法,不过也存在仪器和观测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