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民俗风俗

端午节的葫芦可以下一年用吗?端午节葫芦一定要五月初一挂吗

常驻编辑 民俗风俗 2021-07-10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挂葫芦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个传统习俗,一些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挂葫芦,这样可以驱邪避灾,有很好的寓意。下面,就快和拜客尝试网一起了解相关习俗吧!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本文目录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1、端午节的葫芦可以下一年用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2、端午节葫芦一定要五月初一挂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3、端午节有什么风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的葫芦可以下一年用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行,一般在端午节之后扔掉的。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民俗中,端午节的葫芦是五月初一挂,五月初五午时摘下来。等下雨的时候,就将葫芦扔出去,预示着让雨水带走所有厄运和疾病。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据说古代五月初五有一场灾祸,是吕洞宾用葫芦解决的。所以挂葫芦的习俗流传下来了。按照这个说法,五月初五前挂都可以。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葫芦的形状非常接近太极的阴阳,它能吸收坏气,容易进不容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习惯用葫芦祛病辟邪。桃木和八卦葫芦可以挂在家里,也可以戴在身上,可以避邪,带来好运。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葫芦一定要五月初一挂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是在五月初一挂的。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国的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传统的挂葫芦时间是提前几天,一般选在五月一日,端午节下午可以去掉。有些地方的习俗是用桃枝挂葫芦,挂葫芦的桃枝要孩子自己掰。如果孩子个子矮,不能摔坏,就应该由有凳子的人摔坏。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专家表示,端午节是辟邪避邪的好时节,因为正值一年阳气的高峰期。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可以通过挂葫芦、系彩绳、喝雄黄酒、戴香包等方式,帮助家人摆脱疾病和灾难。因为端午节正是“阳必至,阴必生”的时节,因此,在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们要及时对家中进行清洁和装饰,保持家中环境充满活力。例如,如果家里的植物枯萎了,就应该更换。不要把人造花、干花和其他装饰花放在家里。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赛龙舟。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传说当时的楚国人因为屈原的投江而非常难过,很多人不舍得这位伟大诗人的离去,所以争着划船去拯救,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救到这位伟人。于是,划龙舟的风俗就诞生了。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过,龙舟竞渡”在战国的年代就已经有了,所以,除了纪念屈原,划龙舟还有其他的一些寓意。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端午吃粽子。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粽子由来已久,并非因为端午节而出现。在晋代的时候,粽子才被定为端午节的食品。在这个时候,包粽子的原料并不多,中药益智仁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粽子也叫“益智粽”。后来,粽子的原料才慢慢变多。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时至今日,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包粽子,而粽子的品种就更多了。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小孩佩香囊。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风俗在今天看来有些迷信,古时佩香囊是用来避邪驱瘟的,一直流传到今天。当然,今天佩香囊是有着对小孩祝福的意思,祝愿孩子可以平安长大,身体健康。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里,年轻的男女还会用香囊表示自己的心意呢,的确也是一种很美妙的方式。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四,给孩子涂雄黄。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个跟佩香囊有点相似,有图平安,去除疾病的意思。不过现在很少地方会看到这种风俗了,街上的雄黄酒倒是还能看到不少。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五,悬艾叶菖蒲。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也是端午的一个重要风俗。有着一种奇特的香味,能够驱除蚊虫,让空气变得清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菖蒲、艾条插在门楣,有些地方还会挂在堂中。这个风俗有着一定的防病作用,于是流传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有着这种风俗。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也是我们自古传下来的“卫生节”。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六,挂五彩绳。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的时候,大人用五彩丝线编织成五彩绳,戴在小孩子的手腕上,也有一些地方会挂在脖子上,有着保平安的寓意。所谓五彩绳,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很有讲究,看起来也非常漂亮,孩子们多是喜欢的。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挂葫芦有什么作用?端午节挂葫芦要注意什么?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的葫芦能借别人吗?端午节买的葫芦挂在什么地方好?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的葫芦能送人吗?端午节买的葫芦是挂在门外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端午节五彩绳怎么戴?端午的五彩绳什么人都可以戴吗sOH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