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467-493),南朝齐国文学家。是“凌八友”之一。他文学丰富,精通韵律和节奏,并与沈约一起创作了《不朽》。有《王宁朔集》。
阮孝绪(479-536),南朝梁朝的目录学家。按照《七律》的分类,写的是《七律》,把世界文学分为经典、传记、技能、兵书、文集、佛学、神仙七类。
何(659-744),唐代诗人,浙江萧山人。性达生日,自号“四明狂徒”。他爱好饮酒,写书法,与李白、张旭等人交好。他叫“醉八帛”。存二十首诗。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慈善,今河南鲁山人。在文学创作中,我们反对浮夸的倾向,主张充分发挥它的“救世和劝导”作用。他的诗受到杜甫的高度赞扬。散文也多论述时政,风格朴实。如今,有了《元慈山记》。
张继(767-830),唐代诗人,江苏苏州人。他家境贫寒,官职较低,与下层社会生活接触较多。因此,他的乐府作品能够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同情人民的疾苦,受到白居易等人的高度赞扬。和白居易、孟晓的诗合称为“和”。还有张的收藏。
元稹(779-831)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今河南洛阳。与常一起演唱的白居易,被世人称为“白元号”的“和声”。新乐府运动发起人之一。传说中的《莺传》取材于《西厢记》,作品有《支氏长卿集》。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河北涿州人。家里穷。曾经是个和尚,法名没由来。韩受其影响返璞归真。反复引用学者,后来做了一些低阶小官。他的诗多为写景、送别、怀古之作,苍凉悲凉。语言轻松简单。擅长五言诗。注意用词的脾气,刻意求功,为“推敲”两个字的来历。作品有《长江集》。
杜牧(803-852)是唐朝的一位作家。大名鼎鼎的杜佑的孙子。《罪言》一书主张平藩镇、强兵、固边、禁佛。还要注意《孙子兵法》。现代风格的诗歌很长。七言绝句尤其被后人推崇。和李商隐一起。有传世的樊川文集。
卫青(863-910),晚唐诗人。五代时,他在蜀中为官,与文齐名,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词多反映上流社会的享乐与离别,语言丰富柔和。有一本书《浣花集》。
刘恺(947-1000),北宋文学家。中土,本名野夫,在东郊,也是布武先生。他反对北宋初年的浮文风,提倡古文,主张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孔孟之道,以教化百姓。还有河东先生收藏。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字永叔,名醉翁,晚年名六一,居士。今天江西永丰县人。他四岁就失去了父亲,家里很穷。田进士,入阁整理。仁宗李青初,范仲淹被宰相吕夷简降职。他拒绝接受朱茵,被贬为夷陵令。因为被指责为任人唯亲,所以他创造了“朋党论”来反驳。清三年(1043)被任命为顾问,上书求见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之后犯忌,去了当地十一年。贾道长屠格学士后,知开封府;《新唐书》入,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史为读;作为慈禧太后的少尉。次年,任参政议政。神来知亳州青州,反对王安石幼秧法。Xi宁辞职的第四年(1071年)。次年去世。当初,向、梅、等学习。提倡古文,主张文章应该是“明道”以创造性的实践“批评”了西昆体,成为诗评运动的领袖。他的诗苍劲清新,文字温柔深刻。在史学方面成就卓著,与宋齐合编《新唐书》,撰写《新五代史》,其中有欧阳文忠的《公集》。
常陆(1019-1068)是北宋的一位学者。他学识渊博,佛学、占卜、天文、方药、地理、历史,他都有所涉猎。还有关于金文的研究。
曾巩(1019-1079),北宋文学家。今天的江西人。是“唐朝八杰”之一。他的作品是袁的《冯雷易》。
北宋大臣司马光(1019-1086)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主编《子同治鉴》自周圣烈二十三年(前403年)始,至贞德六年(后959年)止,共294卷。除十七史外,还有200多种野史和文集。全书史实翔实,系统完整,可供历代封建统治者借鉴。有诗《司马文·公基》。
沈括(1031-1095)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今天,一位浙江杭州人写了30卷《孟茜碧潭》,这是一部几千年前的百科全书,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