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男性提供食物,前提是孩子必须确实继承了自己的基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男性等于是为了守护别人的基因而白费力气。那要如何才能确保女性肚子里怀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呢?只要像大猩猩一样,持续守在发情期女性的身边,不让其他男性靠近就行了。
现在换以女性的立场想象一下,有男性不断提供肉类和保护,对女性来说是生存的一大利多。但女性的发情期顶多每个月一、两天,那其他日子不就没有肉可以吃了?所以人类女性发展出一种伪装策略,只要假装自己总是处在发情期,就能持续得到肉类。为了彻底伪装,女性不仅要蒙骗男性,甚至还要自我欺骗,久而久之连女性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发情期。无法确知发情期的人类于是演化成可以随时进行交配,而男性也会返回同一名女性身边。
单一男性与单一女性,以性与食物作为媒介相互配对,进而演化出男女分工、核心家庭与直立步行等「一整套」的行为模式,这些论述内容被称作「洛夫乔伊的假说」。此假说出自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欧文.洛夫乔伊(Owen Lovejoy)教授,于1981 年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中发表的〈人类的起源〉(The Origin of Man)一文。这篇文章随后引起社会大众激烈的讨论,也让他声名大噪。
部分人类学者想进一步验证这项假说是否属实,如果洛夫乔伊教授的论点正确,那应该能在早期人类身上发现直立步行的痕迹,加上男性之间的竞争程度较温和,因此推论男女在体型与尖牙上的差异应该都很小。若以长期被认为是人类祖先代表的「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来观察,会发现这个推论只对了一半。虽然阿法南猿的尖牙比现代人类大颗,却比黑猩猩或大猩猩来得小,两性体型的差异同样介于现代人类和大猩猩之间。科学家们从这些特征推测出,阿法南猿与现代人类和大猩猩不同,应该具有另一种特殊型态的两性关系。
2010 年的《科学》期刊中刊载了「始祖地猿」(Ardipithecus ramidus)的大规模研究结果,他们是比阿法南猿更久远的早期人类。洛夫乔伊教授的研究团队也参与了此论文的研究过程,透过解剖学上的特征分析,他们最后做出了一个结论:「始祖地猿是直立步行的物种,雌雄两性间的体型差异不大。」这表示洛夫乔伊的假说是正确的吗?
洛夫乔伊错了?
洛夫乔伊的假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女权主义者对此表现出强烈反弹。人们过去总认为核心家庭是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运作下的副产品,但如果洛夫乔伊教授的主张正确,那么婚后男人外出赚钱,女人用这笔钱来持家与养育孩子的这种模式,就会被认定是自古以来即烙印在人类基因中的一种宿命。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被解释成早从数百万年前开始,女性就会为了获取食物而提供肉体上的aiai。女权主义者认为洛夫乔伊的假说并非人类起源的学术论文,只是男性对于无穷尽aiai的一种幻想。
从最近三十年的研究结果来看,洛夫乔伊的假说很有可能是错的。首先,人类不是唯一会在发情期外有亻生生活的动物,关系远一点的例子有海豚,而与人类最亲近的倭黑猩猩(Pan paniscus)也是随时都能发生性行为。然而这些动物的社会结构都不是所谓的核心家庭。
更令人惊讶的是,人类根本不会隐藏发情期,这与洛夫乔伊的看法亦有所出入。处于发情期中的女性,其行为举止会不自觉地与平时不同,而男性也会不自觉地做出相对的反应。从人类学的研究结果来看,女性在排卵期时,不仅声调会变高,食欲会减少,甚至会将自己打扮得特别漂亮。男性则会(不自觉地)被排卵期女性的气味吸引而靠近,并分泌睪固酮。更神奇的是,男性会随着当时自己是否有对象,而对排卵期中的女性做出不同的反应。换言之,哪天若是突然觉得某位女性格外有吸引力,或许就是男性贺尔蒙在作祟。
黑暗中的黎明,文化概念上的人类「爸爸」诞生
事实上,人类的家庭结构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成员中一定会有一位成年男性,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截然不同。灵长类群体的基本单位通常是一对母子,妈妈生下幼儿后便会一直照顾牠,直到牠长大成年并且能独立谋生。虽然其他雌性偶尔会帮忙带孩子,但养育幼子的责任仍是由妈妈独自承担。相较之下,人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会接受来自第三方的协助,共同陪伴孩子成长,或是提供养育孩子所需的金钱与物质。在一般的家庭中,这个第三方的角色通常指的就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