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抗生育药物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女性避孕药的开发,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的理想男性抗生育药物。取决于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干扰睾丸生精药1。棉酚。1957年我国首次报道棉籽粗油中的有效成分是棉酚,食用棉籽粗油会导致男性不育。全国14个省市先后对棉酚的抗生育作用、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药理、毒性等进行了研究。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长期观察,服用棉酚后出现低血钾性肌无力,停服棉酚后生育能力难以恢复,需进一步研究。
2。雄激素。使用雄激素(丙酸睾酮注射液)60天后,睾丸缩小并停止产生精子。停药5个月后,睾丸功能恢复,可产生大量精子。因此,早期可作为避孕药,停药后还可治疗精液不足。
3.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产生抑制素,导致睾丸激素水平下降,从而阻碍精子的产生。
抗生精药
中国中医专家正在尝试用中药避孕。例如,木槿会导致睾丸损伤,并能抑制精子的产生,因此具有抗生育功能。但因为它会影响性欲,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
干扰附睾功能的药物
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雷公藤总苷,可显着降低附睾尾部精子活力。
抑制射精药
α受体阻滞剂,如苯氧苄明、苯海拉明、托拉舒林等,可阻断附睾和输精管的收缩,使射精受阻,不育。
物理方法包括使用安全套和输精管结扎术。此外,睾丸加热和激光照射也可抑制生殖细胞的生精作用。
男用避孕套
避孕套采用优质透明乳胶制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男性避孕工具。早在16世纪初就开始使用,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避孕套在早期并不是用来避孕的,而是用来预防性病和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医学上称为“阴茎套”,社会上称为“安全套”。
输精管结扎
也叫男性绝育。由于有可能通过结扎再通,因此术语绝育并不准确。输精管结扎术于1785年在欧洲开始,作为一种“恢复活力”的手术,旨在让老年男性恢复活力。1899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位医生首次将男性绝育作为节育的方法,并在全世界广泛推行。1903年,世界上已有23个国家规定可以进行输精管结扎术避孕。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净化种族”结扎了100万犹太人的输精管,这是节育史上最耻辱的历史。
输精管切除术先将输精管两端剪断,并结扎两端。因附睾淤滞症,后来只结扎远端,打开下段吸引多余精子到阴囊囊内,以减轻附睾肿胀,后发展为电凝术。1972年,李顺强采用五谷阻滞法,减轻患者痛苦。1986年,李生才发明了一种化学可逆的栓剂材料,对患者更有用。颇受社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