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阴道清洁 清水和消毒液哪个更好

常驻编辑 女性健康 2021-07-10 消毒

在以女性消费者为最大群体的化妆品市场中,洗发、护肤、美体产品琳琅满目,其功能不断更新,同时也是女性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清洁护肤品。惟独在外阴的清洁上,人们却还沿袭着几十年来的老方法――用清水清洁。是人们不需要女性专用护理液吗?并非如此,走进医院的妇科诊断室,你会为络绎不绝的病人而惊讶于妇科病的高发病率。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具抽样调查表明女性滴虫性、霉菌性、分别高、达17.2%、17.3%。其实这些病都可以通过改进个人局部卫生而得到预防。随着人们生殖健康理念的更新,更多的人对女性特殊部位的专用洗液有了新的认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认为,使用护理液对人体无益,反而会破坏阴道内自然的酸碱平衡,诱发妇科疾病,是这样的吗?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无论用什么清洗,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最重要。”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阴道并非是无菌的,而是存在着许多种类不同的细菌,正常情况下,阴道中各类细菌相互制约又共同生存,成为正常菌群,不会引起疾病。但当身体的抵抗力因患病而下降时,或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菌群失调,则会诱发一系列妇科炎症。每晚清洗外阴部非常重要,用清水或用洗液,一般看各人的喜好,但无论用什么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洗和干燥最重要。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把各种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和非健康以界定什么时候用护理液较合适?”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由于妇科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致使人们对日常生活保健很关注。但是,什么时候用保健品,什么时候又该用药性洗液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把各种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非健康三类来界定什么时候用保健护理液比较合适。对于健康人群,我们的建议是每天采用温水清洗即可;对于亚健康人群,由于生活的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可以选择使用护理液产品,以维系自身的防御体系;而对于非健康人群,在用药物控制病情的同时最好不要使用保健护理液产品。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只要这类产品的PH值界定在4~4.5之间,接近人体PH值,是不会造成破坏的。”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些女性很担心保健类护理液会破坏自身的防御功能,诱发炎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这类产品的PH值界定在4~4.5之间,接近人体PH值,是不会造成破坏的,当然一定要清洗干净。至于时间长了会产生依赖性,不用反而感觉不舒服的说法,我认为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经常作阴道冲洗的女性,发生宫外孕 的危险性几乎高出未冲洗者4倍”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女性把阴道冲洗当作一项清洁措施,以去除不受欢迎的阴道分泌物或异味。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阴道冲洗并不安全,它可能是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炎、不孕症 和子宫外妊娠等妇科病的原因。因此,阴道冲洗不宜提倡,少量、无刺激性、无味、无色的阴道分泌物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特征。女性只要每天清洗外阴,并勤换内衣裤,就可以达到洁身的目的。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消费者如是说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胡女士(公司职员)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最开始使用护理液是由商场派发的,用过后感觉特别舒服,就自己买来用,我不认为女性护理液会破坏自身的防御功能,相反它还能帮助阴道维持PH值4.5的酸性环境,而且它的清洁护理功能要比清水好得多。当然,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用护理液。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阿凡(自由撰稿人)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对女性护理液不是很感兴趣,我每天就用清水洗,感觉也很好。我也请教过一些妇科专家,她们大都认为只有那些有自觉症状的病人才需要用药用洗液或其它清毒洗液,而对健康的女性来说,用清水清洗就足够了。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欧小姐(美容从业人员)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一直在使用女性护理液,都快两年了,感觉挺好的。以前,我每次月经前几天都会觉得外阴发痒、刺痛,很难受,后来我尝试着用了经期型护理液,得到了很大改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完全消失了,心情也好多了。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些女性喜欢用护理液,这很好,有些女性就喜欢沿袭传统用清水,这也无可非议,关键是两个字“健康”,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愿女性朋友们学会多给自己一份关爱,让你的生命之花开得更灿烂一些。CNp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家中盆栽土壤消毒的方法
  • 如何给养花的土壤消毒?
  • 奶瓶消毒器
  • 饮水机要定期消毒和及时更换过滤芯棒
  • 伤口如何处理 这一处的伤口竟需要用口水消毒
  • 麦当劳消毒液饮料 食物中毒要如何自救
  • 消毒液怎么用 这样用消毒液危及生命
  • 空气消毒 让你的生活质量更高
  • 食物要正确消毒才能防止食物中毒
  • 食物中毒中的消毒误区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