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宫寒致病4阶段 中医教你调理宫寒

常驻编辑 女性健康 2021-07-10 宫寒

宫寒致病4阶段 中医教你调理宫寒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宫寒致病4阶段 中医教你调理宫寒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宫寒的4个致病阶段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一阶段:生理痛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生理痛是子宫过寒的首要征兆。因为冰冷使得骨盘内的血液循环变差而引起瘀血,生理期的经血也就无法顺利排出。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子宫为排泄经血而强烈的收缩,疼痛自然就会产生。冬天的经痛要比夏天严重。如果热敷能让生理痛缓和的话,应该就是子宫寒凉所引起的。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二阶段:生理不顺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寒凉造成血液流通不顺畅,也可能会影响卵巢的功能。因此,便无法发挥分泌荷尔蒙调整身体周期的功能,使得生理周期变得紊乱。因子宫寒凉而造成的生理不顺,通常都会让周期过长、月经延迟。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三阶段:不孕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子宫寒凉情况恶化,会导致卵子不易成熟、移动至输卵管的力量减弱、难以顺利排卵。而为使成功受孕,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子宫内侧必须维持易于受精卵著床、富含营养与弹性的状态。但如血液循环太差则子宫便无法有充分的准备,就算是受精也很难著床,成为不孕的原因。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第四阶段:荷尔蒙失调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男性睾丸的温度过高会影响精子的制造,相反的,女性的卵巢如果过冷则会使机能减弱。卵巢能分泌女性荷尔蒙,影响到全身的健康。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荷尔蒙失调,会出现生理周期紊乱、无月经、皮肤粗糙、长青春痘、头发没有光泽等各种症状。如果不治疗保养,病症便会越来越严重,更有引发癌症的可能。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医养生调理宫寒: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1、月经期间调养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用红糖、艾叶煮水喝,以暖宫散寒祛瘀。在例假前三天每天喝红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也活气血,暖宫。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2、日常进补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枸杞子、核桃、龙眼肉、大枣、桑椹子、当归、鸡血藤、生姜和鸡肉或者羊肉煲汤,汤水具有温肾助阳、填精养血之用。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3、茶饮调养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红姜茶,取红糖50克,去皮生姜4片,温火煮四到五分钟。月经来时坚持喝几天。平时一周左右喝一次。长期坚持,宫寒症状就会减轻。也可用黄芪、大枣、或者当归泡水喝或者煎服,补气调血,使得气血双盈,这样也是有效驱除宫寒的方式。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4、中药泡脚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艾叶、肉桂、花椒煮水,用以浸泡双脚,具有温肾散寒、温经通络之功。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5、艾灸疗法: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艾灸神阙、百会等穴位以调理奇经、暖宫散寒。或灸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和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每日熏烤30分钟,坚持下来也有效。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6、日常运动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宫寒食疗方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1、红糖黑枣姜茶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材料:姜10g、黑枣5粒、红糖8g、水350ml。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做法:先将姜切片,黑枣冲冼,准备红糖。接着,在锅中煮沸水放入姜片、黑枣,小火煮20分钟。在放入适合自己甜味的红糖搅均就可以了。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2、韭菜炒核桃虾仁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材料:韭菜500克,核桃肉100克,虾仁20克,芝麻油、精盐、味精各适量。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做法:将韭菜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虾仁用温开水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核桃去壳取肉洗干净。接着,将锅用旺火加热,下植物油,烧至八成热后入核桃肉、虾仁,改用中火炒至熟后,再入韭菜翻炒一会儿,加精盐、味精调味后就可以了。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分割线:对治肾阳虚、腰膝酸软、女子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白带清稀有辅助治疗的作用。5Yd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身体的这些信号提醒你有宫寒 解决宫寒从吃开始
  • 宫寒怎么调理 宫寒的调护良策
  • 春季养生小常识 春天不“捂”易致宫寒
  • 6中医秘方 调理女人宫寒问题
  • 宫寒不可怕 这些暖宫食物帮你温暖子宫
  • 女性“宫寒”不可忽略的5个因素
  • 宫寒不能吃哪些食物呢?
  • 宫寒不能吃什么食物
  • 宫寒禁吃什么呢?
  • 宫寒忌吃什么呢?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