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为啥新生儿屁股上有“淤青”?不是投胎时被踹了,和孕期有关系

常驻编辑 婴幼儿 2022-09-22 孕期   新生儿   蒙古   胎记   色素   真皮   屁股   身上   皮肤   关系   宝宝   孩子

前段时间,一条“双胞胎在肚子里打架出生后鼻青脸肿”的话题火了,一名宝妈发布视频称怀孕的时候双胞胎总在肚子里打架,导致两个孩子出生后身上有很多“淤青”。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很快就遭到了很多医学专家的质疑,专家们表示视频中孩子身上的淤青是胎记,可不是什么打架的痕迹。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宝宝身上这种像“淤青”一样的胎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国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五花八门的说法,其中最搞笑的就是说是投胎时不喝孟婆汤,被小鬼用脚踹的。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说法显然太不靠谱了,胎记当然不可能是被踹造成的,而是跟孕期爸妈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应当注意规避。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宝宝身上的“淤青”究竟是啥?

宝宝身上这种“淤青”一样的胎记,学名叫做“蒙古斑”,由于曾常见于黄皮肤的蒙古人,所以被称为“蒙古斑”,是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也很正常的一种皮肤现象。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来说,“蒙古斑”出生时即有,大多出现在宝宝的腰部、臀部,呈现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有“蒙古斑”的部位皮肤平坦、光滑,大部分会在5岁前自然消退,少数可持续到成年,对孩子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也不需要格外治疗。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之所以会形成“蒙古斑”,是因为胚胎期黑素细胞从神经嵴移动到表皮时,没能穿透表皮和真皮交界处,停留在真皮深处所导致的,由于黑色素颗粒位于真皮较深处,所以透过皮肤时,就会呈现特殊的灰青色或者蓝色。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如果宝宝出生时身上有“蒙古斑”,我们不用进行特别处理,但有时宝宝身上会出现一些其他类型的胎记,可能存在恶性变化的可能,家长就要小心了,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置措施。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宝宝身上有这些胎记,家长别大意

1.咖啡斑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顾名思义,这种胎记看上去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椭圆形,大多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来说,咖啡斑不会带来健康问题,但如果数量超过6个,且青春期前直径大于5mm或者青春期后直径大于15mm,并伴有皮下肿瘤或发育迟缓,则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系,需及时就诊。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2.先天性色素痣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约会在1%的新生儿身上出现,其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只有几毫米,大的则可能侵犯整个背部、颈部,乃至于整个肢体。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通常情况下,先天性色素痣除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无害,但如果面积较大,有可能会发展为皮肤癌,需要进行治疗。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3.鲜红斑痣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疹,多出现于后颈部、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孩子不断长大,会逐渐消失。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部分鲜红斑痣会大面积出现,且随年龄增加,可能从扁平的粉红色,发展为深红或者鲜红色,造成结节性损害,且导致其他并发症。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避免宝宝长胎记,准妈妈孕期要小心

1.避免碰撞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准妈妈孕期不小心撞到肚子时,如果碰撞的部位恰巧处于宝宝的毛细血管处,就会容易使毛细血管破裂后导致血液堵塞,形成胎记。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我们在孕期时做好防护非常重要,准妈妈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肚子,尽量避免去一些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以免遭到碰撞。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2.远离污染环境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孕期时,准妈妈对于所处环境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应尽量远离空气污染、辐射污染。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尤其某些准妈妈从事特殊职业,可能会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更要多注意,否则也会容易对自身和宝宝造成损害。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3.保证饮食健康fID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饮食上,准妈妈要保证营养均衡,尽量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色素沉积的食物、激素类的食物、催熟的水果等等。

相关阅读:

  • 三线仓鼠怎么养?三线仓鼠孕期护理
  • 孕期屁股抽筋是怎么回事?
  • 孕期腿抽筋 积极预防及治疗
  • 孕期合并肠梗阻怎么办?
  • 孕期减肥瑜伽的做法
  • 孕期癫痫有什么急救原则
  • 孕期睡眠不好该怎么办
  • 孕期瑜伽注意事项有哪些
  • 孕期准妈手脚冰凉的五大原因
  • 为宝宝安全糖妈妈孕期要多做检查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