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 凝妈悟语
4岁的二宝放学后,爷爷奶奶去接他,天黑了还没回家。准备打电话问一下,结果他大哭着回了家,很是伤心委屈。

我以为是磕到了、被欺负了、或者是饿坏了,还都不是。
原来,他和小朋友玩滑梯,小朋友要回家吃饭,他没有玩够,不舍得小朋友走,就开始哭,还去拽着小朋友的胳膊,不让他回家。
小朋友的爸爸表态“第二天在滑梯这里集合,继续玩,先回家吃饭”。他也不理会这些话,自顾自地、倔强地使劲哭。
爷爷奶奶无奈,只好把二宝抱回家,他就一路哭一路闹,没有消停。
类似的无理取闹,二宝这个学期已经出现了多次。起床要哭,送哥哥上学要哭,接哥哥放学要哭,从早哭到晚。
我考虑到他4岁多,也快5岁了,如果只是一味照顾情绪肯定不行,必须要改改他的坏毛病。
于是,我把他单独带到卧室,跟他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沟通,严肃地说了3句话,他不哭了,之后的行为也有很大改善。但是,我深知这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重复类似的过程,孩子的行为才会得到较为彻底的纠正,养育男孩就要讲究原则。

理解男孩行为,保持稳定情绪
我反复阅读过《野性养育》这本书,能理解男孩的行为,所以,和二宝沟通时,就能控制住情绪,不会打骂孩子,而是能够温和坚定地和他对话。
《野性养育》提到的这些知识点,家有男孩,一定要知道。
男孩有较弱的情绪感知+较少的口头表达,也就是说男孩遇到问题时,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而更喜欢用哭闹或者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关注。
男孩特别爱哭,还不容易被安抚,你跟他说话就像没听到一样,这和我们的刻板印象——男孩坚强完全相反。
这是因为男孩的胼胝体比较小,较大的大脑拥有更少的白质和灰质,大脑的血液流动和脑电波活动比较慢。这些掌握表达和情绪转移能力的部位处于劣势,所以,男孩的表达力较差、转移注意力的能力较弱。

跟孩子说3句话,设立明确界限
《野性养育》中提到,2-4岁的男孩还无法做到自律,需要有人帮他设置界限。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对错,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所以,我们要对他提出要求。我跟二宝说了三句话:
第一,讲规则:吃饭、学习、玩、睡觉,到了时间就认真去做。
肚子饿了不吃饭,浑身没力气。不按时睡觉,困了都会哭。边玩边学,学不好也玩不好。
第二,讲方法: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用嘴巴说出来,而不是一直哭。
你之前看到别的孩子哭,还会笑话人家“他怎么哭了”,那么同样的,你哭了,别的小朋友也会笑话你。你现在是会说话能跑能跳的孩子,不是躺在床上只会哭的小婴儿,要学着解决问题,哭没用。
第三,正确对待不顺心,要意识到凡事不能随心所欲。
以后你会遇到很多事,不是所有的人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就像你不会按别人的想法做事一样。如果你想回家了,别的小朋友非要拽着你玩,你也会不高兴。

保证界限有效的原则
我们给孩子设立界限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怎么才能保证这些界限有效呢?需要讲究几个原则,在《野性养育》中也有清晰的提示。
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我们的要求要简短有力,直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