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很多老人,因为曾经家庭贫困,习惯了过节俭的日子。当老人帮忙带孙子、外孙时,节俭的习惯也带入了儿女的家庭。
也有很多家庭,议定了规则,老人只是负责带孩子,并不承担相关的费用,如果老人没有退休金,儿女还得管着老人的吃喝费用,甚至支付一定的保姆费。
其实,规则、贫穷,都是相对的;老人不能在金钱上过分较真,要懂得花小钱、促和谐,为自己和家庭添加福气。
01
鼓励孩子成长的钱,传承正能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的道理,我们听了无数遍。
“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类似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用的。
可是老人不能“只打雷,不下雨”。天天说“你真棒、进步了”之类的话,孩子会很腻烦。如果外加一些物质奖励,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方说,孩子在幼儿园,参加某项比赛,拿到了小红花,爷爷奶奶在接孩子回家的时候,买一点吃的,或者一个小玩具。
暗示效应告诉我们,当大人给孩子某种积极暗示的时候,孩子会特别努力。当孩子努力的效果体现出来之后,就需要兑现承诺了。这样的话,“神秘的礼物”一旦来临,孩子就会特别骄傲。
口头鼓励加物质奖励,两者结合,并且制定规则,孩子从小就会养成好的习惯、提升学习的兴趣。
在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老人最好不要说:“我没钱,等你的爸爸妈妈来了再说吧。”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相当于给孩子一瓢冷水。
02
带着孩子外出时的零花钱,开心地生活。
我的邻居张大爷,带着外孙去公园看鸵鸟。
外孙要一个冰淇淋,张大爷板着脸说:“吃冰淇淋,不好......”
张大爷在外孙面前,极少花钱。因此,外孙慢慢就和他不亲近了。
孩子嘴馋,不能“有求必应”,但也不能“一毛不拔、一切拒绝”。根据孩子的喜好,家庭的经济状况,适当买一些零食、小玩具,未尝不可。
如果老人实在没钱,在带孩子外出之前,可以向儿女要一点零钱。根据时代的变化,老人要学会用智能手机,能够用网络支付。
另外,当一群孩子在嬉戏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吃香喝辣,自家的孩子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孩子会很失落。
03
老人体检的钱,促进身体健康。
主持人吴淡如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你自己的身体值钱。对自己好一点,并不是浪费。记住这一点,才有资格好命。”
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很多老人,宁愿去农村挖土,也不愿带孩子。对比之下,就知道多辛苦了。
尤其是孩子刚刚出生时,可能出现“白天呼呼大睡、夜里闹腾腾”的问题。隔三差五就有小毛病冒出来,令人防不胜防。
上了年纪的人,被折腾好几个月,身体的消耗,就很明显了。
老人在带孩子期间,要定期检查身体。当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操劳时,应该结束带孩子的任务。
另外,老人应该明白,如果自身有某种病痛,就应该避免和孩子接触。或者进一步养成为卫生习惯。
比方说,老人习惯把饭菜放入自己的嘴里,嚼碎了,然后喂给孩子吃。显然是不卫生的,在感冒的情况下,还会传递给孩子,需要改正。
健康是家庭最大的主题,老人不要舍不得检查身体的钱。你自己好了,孩子才会好。
04
和左邻右舍交际的钱,既能拉拢关系,还能保护孩子的安全。
2022年7月份,浙江杭州大浒东苑小区里,一个几岁的女孩,独自在七楼的家里玩耍,一不留神就来到了阳台,然后坠落到灌木丛里。女孩爬起来之后,发现邻居奶奶,然后得到了奶奶和小区物业的帮助,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