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苦口婆心给孩子说了无数要好好学习的道理,说到嗓子哑掉,火气暴涨,孩子不但不听你的,说多了还嫌烦。
你想让他自律一些,放下手机,关掉游戏,拿起书本。
他却完全不理解你的苦心,反而觉得你就是想管他,想控制他,学习只是要给你完成的任务。
有句话说:“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你觉得自律是为了让他未来实现自由,孩子却压根不想自律。
就像俞敏洪老师曾说过的:“孩子他不会意识到,我要为未来牺牲今天的一点快乐。”

自律,本身就是一件反舒适的事。
想让孩子主动自律,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律有时候往往比自律更有效。
与其盲目逼孩子自律,不如通过三个阶段,用他律帮助孩子养出自律。

第一阶段——父母“他律”
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妈妈在群里吐槽自己家孩子自律性太差:
每次做作业时,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原本9点多能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11点。
有句话说:“人的本能行动有两大来源,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多数人的本能都是选择后者。
贪玩是很多孩子的天性。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上,除非个别天生自驱力很强的孩子,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很难做到的。
“狠心”的父母,才能养出自律的孩子。
所以,培养孩子自律,父母在初期最好先“逼”着孩子养习惯。
高考状元杨晨煜的母亲,在谈到怎么把孩子培养成状元时,曾说自己从孩子很小,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就已经在给孩子培养习惯了。
过程虽然痛苦,得时时盯着督促,但只要习惯定型了,后面就轻松了。

那么,父母用什么样的“他律”方法,才最适合孩子?《培养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中给出了三个参考方法: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设定一个可以达到的小目标。
比如每天读哪几页书等,然后再把任务目标一步步扩大到每周、每月、每学期,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