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妈妈你放心,明天不会有任何事情,让妞妞放心来上学就行了。”
挂断电话后,妈妈将老师的话转达给妞妞,同时也告诉她:
“明天你还是可以选择不上学,可是后天、大后天呢?
你逃避得越久,这件事给你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大,只有你直面它,这件事才会很快过去。”
第二天,妞妞硬着头皮去了学校。
到了放学时,妞妞变得很开心,因为今天同学们谁都没有去提那件事。
这次小小的风波,就这样在妈妈温柔、耐心的安抚下,很快平息了下来。
对妞妞而言,尿裤子事件不过是学生时代的一个小插曲。
但同时,她也懂得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挫折。
好在无论如何,妈妈都会爱我,都会和我站在一起。
同样的问题,因为父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孩子便走向上相反的道路:
有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抱怨和指责、羞辱和打击中,被贴上了“尿床精”、“不懂事”的标签。
并因为长久的心理暗示,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自卑。
而有的孩子,却因为父母的接纳和理解,在爱和包容中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学着相信自己、战胜自己,最终变得更加明媚。
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镜映效应”。
即,孩子会把父母的语言或是行为态度,像镜子一样映射在自己脑海中,并跟着做出相似的反应,朝着父母眼中的自己狂奔而去。
很多时候,父母的贬低和侮辱,就像是一种诅咒。
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问题重重、没有价值,最终,真的向着“坏”与“糟糕”的一面前进。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经常肯定、理解孩子,一遍遍告诉孩子“你行”、“没问题”、“你会越来越好”,那么孩子就会在祝福声中变成父母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