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这样的教育是个两全选择,可是,娟子又说“当一个人对你有偏见时,连喝口水都觉得塞牙”,原来,娟子不当老人面前批评孩子后,也给老人树立一种“不管孩子”的形象,于是孩子身上若存在某些缺点时,奶奶也会抱怨娟子“自己生的孩子不管,那你生她干啥”。
有一次,婆媳之间因为孩子的教育发生剧烈争吵后,娟子崩溃地说“我教育孩子,您护短,跟着一起哭,让我难做人,我不当您面教育孩子了,您又说我生了孩子不管,呵呵,这究竟是要我哪般才可以呢”…
家庭相处最怕遇到的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
其实,奶奶护短、心疼孙女被批评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遇到老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婆媳能成为一家人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一家人在相处的时候更应该坦诚以待。
邻居王奶奶是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婆婆,可是如今已经68岁的高龄,每次坐在门前石凳上的单薄身影,总是显得那么的落寞孤寂,为什么王奶奶老无所依呢?先不要着急批评儿子和儿媳的不孝,一段年轻时的回忆把大家拉进主题。
王奶奶42岁的时候就喜当奶奶,可是性格强势的她和儿媳妇却相处不到一起去,孩子小的时候婆媳两个人就经常为了教育而争吵生气,儿媳妇也不是没有想过“把孩子交给奶奶带,自己出去专心闯事业”,可是每一次提这个话题时又被王奶奶拒绝。
说好听的话就是:“孩子不能离开妈妈”
直接一些的话就是“我要出去挣钱”
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谈话的意义呢?
转眼间,54岁王奶奶过了盆满钵满的年纪,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线后,被公公安排着提前回老家养老,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王奶奶开启了和儿媳妇正式朝夕相处的日子,可是婆媳关系就是剪不断、理还乱,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就是隔几天耍一出。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聊天、护短的王奶奶,就给自己的儿媳“创造”了很多流言蜚语,比较典型的两件事:1、他们嫌弃老年人带的孩子不好,2年轻人不出去闯一闯,整天就知道待在家里有什么意思。
就这样,流言蜚语越传越多的情况下,有一次,儿媳妇回娘家被听到流言的老爸批评:“人家买房给你住着,你还嫌弃人家带不好孩子,你有什么资格嫌弃”,而在老爸家受了委屈后儿媳决定不再委曲求全,孩子考高中那年结束后,便和丈夫决定在同城市的另一处买一套房,并搬出去住了。
面对王奶奶满脸的不情不愿,甚至黑着脸、不给好表情的模样,儿媳妇也对王奶奶说了一番透心的话:
“妈,即便是将来哪一天我不跟您儿子过了,我觉得有些事必须要说清楚”
“第一件事,您说孩子我们碰都不让碰,娃子小时候我请求您帮忙带孩子的时候,您告诉我要出去挣钱”
“第二件事,我不是不愿意出去上班挣钱,是您儿子不让我出去,他不希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我记得,您去您女儿家吃饭的一次,人家婆婆说,让小姑子给您盛饭,小姑子是不是说:让您自己去盛饭,这件事、这句话,如果是出自我的嘴巴,又会出现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名声这东西我不在乎,我可以理解成您说过的话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我也不期盼您能一视同仁,但我希望,今后一是一、二是二,没有的事不要让我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