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掌掴男童者打碎自己的前程# 近来,南京掌掴幼儿事件引发了热议。网络上出现了明显的撕裂:一部分网友认为掌掴幼儿的鲁某上门打人,掌掴幼儿,打伤老人,罪无可赦;一部分人认为鲁某心痛孩子,上门讨要说法,虽不该掌掴幼儿,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还有一些理性的声音,认为要就事论事,全面看待。
目前,这几种声音相互交织,而最终的判决权,只有交给法律。这让人唏嘘,本来是一个教育问题,却对簿公堂,最终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鲁某自己,还有两个家庭,最受伤害的,应该是两个懵懂无知的幼童。
可以肯定,鲁某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身陷囹圄,失去自由;被单位解聘或开除,丢了工作;还将面临大笔医疗赔偿,经济受损,间接的损失可能还不仅如此。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代价,这是法治的精髓,也是社会的应有之意。
要讨论此事,不能道听途说,需要先对时间有一个全景式了解,然后再来判断。否则,就很容易被带离节奏。
我认真查看了长达31分钟的视频,梳理了事情的整体经过,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双方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冲突
事发幼儿园监控视频中,一个男孩在用某种东西猛戳另一个男孩的头部。导致鲁某的孩子头皮擦伤。


所用的物品,是手持的微型打气筒,顶端一般是较为尖锐且坚硬的塑料支撑结构(如下图)。

一般而言,这就是孩子在大脑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老师教育、家长道歉或作出必要的赔偿,此事也就可以得到圆满。我处理过很多类似的事件,最后都非常圆满,孩子与双方父母,都握手言欢,有的甚至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可以判定,幼儿园的老师缺乏经验,在处理此事时,不够细心谨慎。
第二,有没有给鲁某的孩子道歉
按照被掌掴孩子家长唐女士的说法,他们准备上门道歉,还买了牛奶。目前,这一说法属于单方面的,还不能肯定。

第三,鲁某上门讨要说法,掌掴幼儿、推倒老人
按照31分钟的完整视频,以及视频中不太清晰的对话,鲁某到唐女士家中,双方开始都很客气,孩子的爷爷态度也很好,给他们开门,请进来。鲁某坐在小椅子上,孩子坐在小板凳上,鲁某对孩子进行教育,态度平和,语气温和,孩子的爷爷也在说“你不能打妥妥(音,疑似鲁某孩子的小名)”。鲁某说“不能打人知道么?更加不能打别人的头知道吗?”

事情到此,应该都很圆满,展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温馨。但画风一变,当鲁某说道“第三不能拿东西打人”之后,询问孩子“听得见吗?”还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孩子没有及时回应,鲁某突然就一巴掌扇了过去,语气一下子变得严厉“听得见吗?”孩子被打翻在地,鲁某还站起来说“还打不打人?回答我”

孩子的爷爷情绪激动,开始指责鲁某。鲁某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即双手合十,表达歉意。孩子的爷爷顺手拿起塑料板凳打向鲁某,被鲁某闪开。随后又拿起木凳,砸向鲁某。

鲁某毕竟年轻,先下手为强,推倒了老人,随后老人倒地。鲁某离开之后,鲁某的妻子一直陪着老人,还给老人搓揉小腿。还有一些细节,就不过多描述了,以免占用太多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