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 > 婴幼儿

宝宝出现“怪行为”,是向我们发出“索爱”的信号,爸妈别忽视了

常驻编辑 婴幼儿 2022-11-16 宝宝   客体   妞妞   信号   大人   父母   身边   物品   妈妈   孩子   情感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封控,我和妞妞被迫分隔两地。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概有近一个月没见面,尽管每天视频,但是明显感觉到两岁的妞妞不开心,她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哥哥“凭空”从她的生活中“消失”了呢?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起初打视频电话,接通后她还欢蹦乱跳地给我们表演节目。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一次,哥哥拿着“摆烂”的大黄鸭子给她表演,她看着看着哭闹起来,一直喊着要“找鸭鸭”,我们只得草草的把电话挂了。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渐渐地,每次打视频过去,不论何时,都看见她坐在沙发上,拿个小梳子,不是在给她奶奶梳头,就是在玩她奶奶的头发。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婆婆说:“妞妞每天晚上都是摸着她的头发才能睡着。”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婆婆还戏谑道问她:“你是谁的宝宝啊?”她头也不抬地说:“奶奶的宝宝。”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恋物癖”是宝宝情感孤独的“信号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爱”

①何为宝宝的“恋物癖”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恋物癖是成人的一种心理疾病,对于宝宝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这里加引号的恋物癖,准确地说是宝宝的一种“恋物行为”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从6个月开始,便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依恋行为,表现为对自己的小被子、小枕头、小玩偶或者妈妈的衣物等表现出特别的热爱,24小时都要带到身边,甚至睡觉的时候也要抱着,才能安然入眠。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种恋物的行为在宝宝2岁时表现最为强烈,因为在宝宝2岁左右,开始进入“分离”和“独立”的转换阶段。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处理不得当,宝宝的这种行为就会得不到补偿,进而一直处于“索取”状态,有的会一直会持续到十一二岁、乃至长大成人。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宝宝的“恋物癖”是发出“索爱”的信号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一个概念,叫“过渡性客体”,指的是婴儿自己发现的一些物品,不是父母给予的,却能弥补其情感的缺失,重新建立自身情感链接的过程。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宝宝依恋的物品就归类于此。宝宝之所以和这些事物如此难舍难分,是因为它们能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安静。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适当的依赖是正常行为,如果过度依赖便是缺乏爱的表现,是宝宝向妈妈发出“爱”和“陪伴”的信号。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宝宝的“恋物癖”其实是大人造成的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说到底,宝宝的恋物行为就是因为大人陪伴不够,或者说有效陪伴不够,宝宝缺乏安全感,缺少父母亲人给予的情感慰藉,她们只好把目光转向了身边最熟悉的物品,借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妈妈舍不得“放手”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新型哺育观念提倡让宝宝“自然离乳”,说宝宝吃母乳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不吃了。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但是实际,宝宝吃奶时间越长,妈妈和宝宝断奶起来就非常痛苦。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断奶不彻底,妈妈受不了宝宝“哀怨”的小眼神,总是心软让宝宝再吃几口;或者是在宝宝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选择“躲避不见”或消失的方式,粗暴地对待宝宝。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宝宝内心就会非常焦虑,继续外物来安慰他;当妈妈再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也会自己的方式“挽留”,表现为睡觉前爱摸着neinei睡等。N8y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蚕宝宝怎么养?如何喂养蚕宝宝?
  • 宝宝毛衣编织款式?儿童毛衣编织款式
  • 毛线编织宝宝鞋?毛线拖鞋的钩法
  • 带宝宝出门旅游需要准备什么?
  • 亲子游如何让宝宝玩得开心?
  • 曼陀罗花有毒吗?家里有宝宝能养曼陀罗花吗?
  • 滴水观音有毒吗?家里有宝宝能养滴水观音吗?
  • 家里有宝宝能养观音莲吗?观音莲的养殖方法
  • 家里有宝宝能养橡皮树吗?橡皮树有毒吗?
  • 家里有宝宝能养含羞草吗?含羞草有毒吗?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