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双职工家庭,妈妈也得在职场打拼,在宝宝的头三年没有得到及时陪伴,有的放到乡下老人家,常年不见几面;有的虽然守在身边,但是大人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基本很少陪伴宝宝游戏、玩耍、睡觉。
宝宝情感得不到满足,只能用物质来填补,例如妈妈的经常穿的衣物,自己经常陪伴的玩具或者是家人给买的心爱的玩具。
宝宝出现恋物情结,父母如何疏导?
同事方方总是总是抱怨说,自己的闺女睡觉的时候总是玩她的耳垂,非得拉着她的耳朵睡觉,不让摸不行。
就算半夜睡醒了,也得重新摸着才能继续睡。
我问:你最近是对孩子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了吗?
方方说:肚子里的二宝快出生了,老有邻居逗闺女,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是啊,在大人不经意言行的背后,其实带给孩子是深深的恐惧:害怕孤独、害怕分离,害怕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所以才会“拼命”的想去“抓住妈妈”啊。
尽管这些发生情感链接的“客体”会暂时带给孩子温暖和慰藉,但是随着年纪的长大,宝宝真正需要的还是父母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尽量做到以下三点,适当干预,不要让孩子这些“小癖好”成为了一种“执念”。
①多爱抚孩子
在宝宝小的时候,舒适的身体接触会给宝宝带来放松的心理体验,会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存在。
经常抱抱孩子,给宝宝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就不会过多地依恋外在的事物。
②共度睡前时光
很多宝宝的“恋物癖”在睡觉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
爸爸妈妈多多利用好睡前的亲子时光,和宝宝进行互动,可以睡前聊聊天,读读绘本,做些亲子活动,都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的焦虑行为,让宝宝转移注意力,重新建立起和亲人的情感链接。
③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教育专家董梅表示“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对孩子的吸引能超过父母的爱和关怀,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关注‘物’比关注你多时,你首先最应该做的是检讨自己,看看是否是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是孩子的情感‘饿’着了。”
当发现宝宝对外在的“客体”过于执着时,家长多带着宝宝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不要让物品禁锢住宝宝和外界的情感交流。
今日话题:你家宝宝有这些“小怪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