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带给孩子的焦虑、紧张、痛苦将会充斥他的整个童年,被暴力对待的孩子很难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
若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手段只有巴掌和拳头,无论初衷是什么,最后为此买单的都永远只有孩子自己。
就像有句话说的:
父母不断打骂孩子时,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停止爱自己。
二流父母,教育靠嘴巴
生活中,不少父母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讲各种大道理,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前进。
可结果呢?
往往是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就越不听话。
就像综艺《变形计》中,有个名叫郑子豪的男孩,非常喜欢玩游戏。
当律师的爸爸则十分看不惯儿子的行为,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地对着儿子说教:
“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
“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
“你要搞你的学习,你只有学习搞好了,你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
次数多了,子豪就学会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不仅对爸爸的大道理置若罔闻,反而对游戏更加上瘾了。
曾有心理学研究证明: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
一个人能够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
如果父母总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听,就一味教训孩子,即使再正确的道理,到了孩子耳中也和语言暴力无异。
之前看电视剧《加油!妈妈》时,里面就出现过这样一幕:
由吴越扮演的妈妈苏青平日里跟儿子的沟通非常少。
有一回,苏青发现儿子对一款蛋糕青睐有加。
本以为母子二人能因此打开话题,可谁知,苏青一张嘴又是批评:
“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这样一来,儿子彻底失去了跟她交谈的欲望,只撂下一句“永远只能做正确的事情,特别没意思”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类似的情景,其实也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甚至有一次,儿子哭着问苏青:“你在意过我的压力有多大吗?”
她也依旧不为所动,反而一副“为你好”的模样,继续输出着她的大道理:
“你不理解妈妈,妈妈不怪你。
但是妈妈相信,等你长大以后,面对真正的大风大浪,面对真正的对手,真正的竞争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的压力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