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摸脉是一个极其用心感悟的实践体会,绝不仅仅是脉理知识的堆砌。要不然中医院校的学生都是脉诊高手了,可惜他们基本什么也摸不出来。摸脉是中医的标配,因此许多人就是在装蒜。当然也有不少人有真功夫的,比较出名的比如张玉林老师的脉法就比较传神。
▼
切脉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诊脉能精确到“以脉断生死”。
网上有人分享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医学生毕业后在医院上班,有一天遇到了她的中医老师住院,这个老师当年十分看好她,对她要求也很严格,所以两个人的师生关系其实有点类似古代的那种徒弟师父的关系。
老师的病很重,所以她经常去看望,然后有一天老师很匆忙的把她叫到床边,对她说:“你快来把把我的脉吧,这个脉很稀少的,叫雀啄脉。”她听完老师的话潸然泪下,眼里含着泪把了老师的脉。
▼
为什么老师很匆忙的叫她来把脉?为什么她听完老师的话之后潸然泪下?
普通人大多不知是何原因,但是中医大夫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皆是因为这个脉象“雀啄脉”。雀啄脉是中医的怪脉之一,其脉象连三五至而歇,歇而再至,如雀啄食,故名雀啄脉,该脉象脉来坚硬,断断续续,毫无冲和之气,属于死脉,代表脾气已绝,性命危急,古代中医认为此脉四日必亡。
七绝脉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人有生死,世间万物皆有规律,谁也躲不掉,但是虽然我们不能逃避生死,却能预知生死。中医既然能通过把脉知道妇人是否怀孕,怀孕几月来判断生命的诞生;自然也能通过把脉判断生命的结束。其实像“雀啄脉”这样的死脉,中医还有六种,分别是: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都是非常美的名字,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名字“七绝脉”。
▼
七绝脉的出处已不可考,我读的书里元朝的《诊家枢要》,明朝的《景岳全书》《诊家正眼》,清朝《医宗金鉴》都提到过七绝脉。我们现在背诵的七绝脉歌是出自《医学入门·死脉总诀》,这个歌诀的内容是“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歌诀的最后一句话“旦占夕死不须药”形容病人的情况的确是极度危险。
知道了七绝脉是什么以及七绝脉的危险性,那么该怎么去判断是不是七绝脉,我们接着看一下七绝脉的脉象。
一曰釜沸,如釜中水,火燃而沸,有出无入,阴阳气绝也。
釜沸脉
二曰鱼翔,浮时忽一沉,譬鱼翔之似有似无,命绝也。
鱼翔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