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期间,我们准备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
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两只雄性川金丝猴在树林中打闹。川金丝猴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的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常栖息于海拔1500-3400米的森林中,是最耐寒的灵长类。
西北区

藏狐(Vulpes ferrilata)与兔狲(Otocolobus manul)
摄影:鲍永清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兔狲(左)和藏狐(右)展开“对决”。这两种食肉动物在网络上吸引了不少关注,这或许有助于对它们栖息地的保护。2015年起,我国正式开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宏伟计划,为野生动物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华南区

白头叶猴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摄影:黄嵩和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岩洞中的白头叶猴家族。白头叶猴是中国特有种,也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中国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强化白头叶猴保护,其野外种群已从1980年代的300多只恢复至1300只左右。
西南区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
摄影:李彬彬
西藏羌塘,两只雄性藏羚羊在风中追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3年,是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由于国际市场对其毛皮的觊觎,藏羚羊一度被大量捕杀。经过中国30余年的保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7万只恢复到30万只以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将藏羚羊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降级为近危(NT),但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绿孔雀(Pavo muticus)
摄影:奚志农
孔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是美好的象征,常见于绘画和舞蹈。中国原产的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由于低海拔原始森林不断减少和退化等原因,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大多历史分布区域的绿孔雀都消失了。据2015-2017年调查,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不到600只。
10月11日本次线上展已开幕
建议横屏观赏3D展厅
可获得更好体验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