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KARL GOROKHOV
Colossal公司和Sergey Zimovs达成了一项友好的非正式协议,即更新世公园可为该公司未来“复活”的猛犸象提供居所。
虽然更新世公园里还没有猛犸象,但目前引入的食草动物可能已经在塑造土壤了。Zimovs夫妇发现,在冬季,更新世公园内夯实的土壤,要比园外土壤低12℃以上。
更新世公园郁郁葱葱的绿植环抱着俄罗斯北部的蓝色湖泊
摄影:KATIE ORLINSKY
在若干万年前,真实的更新世时代,欧洲、亚洲和北美大部地区都覆盖草原,到处是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到1万年前,许多食草动物,包括猛犸象,已大部分灭绝,一定程度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而随着这些动物灭绝,草地变成了苔藓和灌木丛,形成今天的苔原和针叶林。
约有1.3万年历史的猛犸象骨上,刻有猛犸象形象
供图:CHIP CLARK, SMITHSONIAN INSTITUTE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猛犸象生物学家Tori Herridge说:“猛犸象和亚洲象最后的共同祖先生活在600万年前,虽然两者DNA相似度高达99.9%;但亚洲象的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这意味着两者基因上仍有超过100万个不同差异,科学家必须仔细筛选。
猛犸象与亚洲象
绘制:Fernando G. Baptista/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但对Colossal公司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小象胚胎如何发育。亚洲象已濒临灭绝,为了避免代孕,该公司声称将开发一个人造的大象子宫。
过去以羔羊和老鼠作为实验对象时,人造子宫可支持早产胎儿存活4周,或支持5天大的胚胎存活6天。但George Church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哺乳动物能在整个妊娠期都使用人造子宫。”
2013年,在俄罗斯发现的雌性猛犸象尸体中含有1万年历史的猛犸象血
供图:SEMYON GRIGORYEV, NORTHEASTERN FEDERAL UNIVERSITY/AFP/GETTY IMAGES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olossal公司必须首先在现代大象中开创先例,它们的妊娠期会持续近两年,幼崽出生时重100公斤。
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出土一具幼年哥伦比亚猛犸象化石
供图: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但是,
任何涉及动物的实验,
都会伴随激烈的伦理挑战与质疑。
大象是长寿、高智商的生物,维持着复杂且多世代的母系社会;古代猛犸象亦是如此。那么,第一头“复活”猛犸象将如何被妥善照顾,并完成其种群内的社会化呢?在未来,这些混血儿又将如何学会在北极圈生存,并有效重启猛犸象文化呢?
如果仅仅是“存在”,却无法茁壮成长和良好延续,那么对这些“复活者”而言,结局未免残忍。
这是100万年前的西伯利亚草原猛犸象,它们具有很多适应低温的基因,这些基因可帮助后来的真猛犸象繁衍生息。最近,科学家对目前最古老的DNA进行了测序,这幅画根据新掌握的知识绘制而成。
绘制:BETH ZAIKEN, CENTRE FOR PALAEOGENETICS
此外,
Colossal公司的愿景,
是依靠“复活”猛犸象改造北极苔原。
须知,今天的迁徙象群可以走很远的路,猛犸象也是如此。研究发现,一头1.7万年前的年轻雄性猛犸象,它在其28年的生命中要行走数万公里,足迹踏遍现代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那么,如果Colossal公司要实现全部愿景,就需要将数百万平方公里北极苔原进行再野生化,为“复活”的猛犸象“把迁徙之路先铺好”,这样才有机会让其影响全球气候——与更新世的古代猛犸象相似,我们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2022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首发限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