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参与创办的一家新公司希望利用适应寒冷环境的大象来改造北极苔原,这引发了激烈的科学和伦理讨论。
撰文:MICHAEL GRESHKO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上的镀金猛犸象骨架雕塑,该雕塑出自著名艺术家Damien Hirst之手,名为“消失但未被遗忘”(Gone but not Forgotten)。但如果Colossal公司的计划实现,那么已灭绝的猛犸象的数十个基因将在适应寒冷的杂交亚洲象中重现。摄影:JEFFREY GREENBERG, EDUCATION IMAGES, 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参与创建的Colossal公司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猛犸象的DNA创造一种杂交亚洲象,这种亚洲象可以在北极气候下茁壮成长。
Colossal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利用这些“混血儿”重塑北极苔原,将如今长满苔藓的苔原带转变成更新世时代茂盛的草原。一些科学家假设,在大范围内,这种逆转可能会减缓北极永久冻土的融化,从而减缓未来的气候变化。在此过程中,Colossal公司希望创造新的、利润丰厚的生物技术,比如补充传统保护方法的工具。
“我们是在阻止基因的灭绝,而非物种,” Church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出与濒临灭绝的亚洲象完全杂交的真正耐寒的大象。”
利用生物技术帮助濒危物种甚至灭绝物种的想法并不新鲜。2009年,研究人员成功克隆了2000年灭绝的野山羊的一个亚种,但克隆的野山羊只存活了几分钟。今年4月,圣地亚哥动物园与非营利组织Revive & Restore宣布,他们克隆了一只濒危的黑足鼬,目的是在圈养繁殖项目中增加遗传多样性。
多年来,Church利用DNA序列“复活”猛犸象的计划一直占据着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
“大多数科学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需要的只是资金和关注,”Colossal联合创始人Ben Lamm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可以告诉人们我们在干什么了,这挺让人激动的。”
“替身猛犸象”并不会很快到来。Colossal公司的计划依赖于几项在大象身上未被证实的技术。Church表示,即使按照公司最理想的时间表,第一头杂交小象也要6年后才会出现。一个自我维持的象群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建立起来。
但即使是在目前的早期阶段,Colossal的计划也引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一个物种的灭绝意味着什么,以及生物技术如何解决当今的物种灭绝危机。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猛犸象生物学家Tori Herridge表示,随着Colossal公司的横空出世,有关物种“复活”的讨论就不再是抽象的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事情变得越来越真实了,”她说道。
欢迎来到更新世公园
2008年,Church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讲述了猛犸象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此后,培育杂交猛犸象的想法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起初,这个想法更像是一个无从下手的智力谜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Church开始与Stewart Brand和Ryan Phelan合作,后者是非营利组织Revive & Restore的创始人。 Brand和Phelan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帮助拯救濒危物种,并让灭绝的物种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