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olossal必须首先在现代大象中开创先例。它们的妊娠期会持续近两年,幼崽出生时重达100公斤。
Colossal还需要充足的亚洲象细胞供应。Church说,公司尤其需要开发一系列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已经通过生物化学手段进入原始状态,可以转化成多种可能的细胞类型,比如卵子。诱导多能干细胞已经被用于其他濒危哺乳动物,比如北方白犀牛,但还未用于大象。
停下来想一想是否该这样做
任何涉及动物的实验都伴随着伦理上的挑战。如果Colossal公司果真培育出一头健康的杂交小象,只会进一步提高风险。大象是长寿的、高智商的生物,维持着复杂且多世代的母系社会。
对古代猛犸象的研究表明,它们有许多与现代大象相同的社会特征。那么,第一个猛犸和大象的混血儿将如何被妥善照顾并社会化呢?未来这些混血儿将如何学会在北极生存,并有效地重启猛犸象文化呢?
“这不仅仅是让它们存在的问题,而是要确保它们一旦存在,就能茁壮成长,过上繁荣的生活,”廖(音译)说道,他是纽约大学生物伦理学家,也是Colossal科学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否则的话,对这些动物来说太残忍了。”
Colossal公司和Zimovs达成了一项友好的非正式协议,即更新世公园可以为该公司未来的一些猛犸象提供居所。目前,划定的土地只有20平方公里,最终计划覆盖144平方公里。
今天的迁徙象群可以走很远的路,猛犸象也是如此。最近一项的研究发现,一头1.7万年前的年轻雄性猛犸象在其28年的生命中行走了数万公里,足迹踏遍了现代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如果Colossal公司要实现全部愿景,就需要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北极苔原进行再野生化,这样才能影响全球气候。
上述这些提议如果付诸实施将带来若干重大改变,也会在土地使用、现有北极野生动物的影响和全球治理方面引发诸多棘手问题。对于居住在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的约18万因纽特人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他们原本就在压力巨大、急速变化的北极地区面临着最直接的风险。
“坦率地说,当非土著科学家想要以一种特定的形象重塑世界时,我就会相当怀疑。”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土著研究学者兼动物文化历史学家Daniel Heath Justice说道。他指出,生物技术可以成为保护环境的有用工具,但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比如Colossal的研究,“不能只由非土著利益集团主导。”
Colossal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不会对目前居住在该地区的土著部落造成影响”,公司承诺将“环境保护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该公司的支持者认为,如果Colossal能够履行承诺,即使大象和猛犸象的杂交后代无法诞生,活着的物种也会从中受益。在Colossal的资助下,Church实验室正在研究合成大象嗜内皮性疱疹病毒(EEHV)的方法。许多年轻的亚洲象因感染这种病毒而死亡,它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生存。所以,合成该病毒将是研究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关键第一步。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遗传学家Shapiro表示,“这类技术唯一现实、合理的论证路线是能够帮助那些活着的物种在快速变化的人类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