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歌鹪鹩(musician wren)以其独特的声音而闻名,它是亚马孙雨林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众多留鸟之一。研究人员分析了1979年至2019年收集到的77个物种的数据。在此期间,该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照片来源:PHILIP STOUFFER, LSU
撰文:LIZ LANGLEY
在大多数人看来,亚马孙雨林是未被人类涉足的很原始的地方,但即使在那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已经显现。现在有研究表明,为应对气候变化,该地区许多敏感的鸟类物种已经开始进化。
之前的研究发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在未受人类干扰的亚马孙雨林中,一些鸟类的数量正在减少,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新的研究调查了40年来的鸟类物种数据,发现随着亚马孙旱季越来越热、越来越干燥,一些物种的身体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白冠侏儒鸟(white-crowned manakin)是研究中的非迁徙鸟类之一。自1980年以来,近一半的白冠侏儒鸟出现体重下降,部分原因是对于小型鸟类来说,这样可能更容易保持凉爽。可获得的食物较少可能也是一个因素。照片来源:CAMERON RUTT, LSU
鸟类通常被认为是前哨种——这意味着它们能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所以科学家们对它们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感兴趣。遗憾的是,它们带来的消息并不乐观。美国奥杜邦学会2019年的一份报告发现,如果气候变暖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100年,北美超过三分之二的鸟类将成为易危物种。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迄今为止关于亚马孙留鸟的最大数据集,涵盖了从1979年到2019年的77个非迁徙物种。他们于11月12日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报告称,自1980年以来,36个物种的体重大幅下降,每十年减重的幅度高达自身体重的2%。与此同时,所有物种的平均体重均有所下降,三分之一的物种翅膀变长。
研究期间,该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气温在雨季上升了1°C,旱季上升了1.65°C。雨季降水量增加了13%,但在旱季降水量减少了15%,导致整体气候更热、更干燥。
研究人员表示,这样的气候变化与鸟类体型的变化相重叠,更干燥的气候进一步解释了这些变化。
“这是一篇基于40年的数据完成的论文,很有价值,类似的研究在热带地区几乎是闻所未闻的,”美国国家地理探险家、摄影师、美国盐湖城犹他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鸟类学家Cagan Sekercioglu在电子邮件中说道。
由于这项研究的“时间序列长,样本容量大,作者们能详尽描述气候变化对常驻热带鸟类的形态影响”,Sekercioglu说道,他并未参与这项研究。
从战斗机到滑翔机
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留鸟,这就排除了造成身体变化的某些因素,比如暴露在不同的栖息地。研究中的鸟类一生都在雨林的林下叶层度过,就在树冠之下,所以栖息地退化这个因素也被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