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家长们又头疼了:为啥孩子不愿意跟我们沟通了?
是啊,为什么呢?

我们总说:沟通是双向的。
如果只有一方努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只会敷衍对待或者全盘否定,那这种沟通就是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父母的不耐烦、不在意,说白了还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这种态度,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进而不愿意再与父母沟通、交流。
因此当孩子开口说话时,父母的态度和说话方式需要特别注意。
1耐心倾听当孩子向你讲述某件事或提出要求时,千万不要着急打断他们的话。
有些家长只听个开头,就急匆匆地给出方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爸妈不在乎自己。
先耐心听他们讲完,给他们机会去表达,并试图去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不要用自己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事情。
很多在家长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在孩子的眼中却非常重要。
我们也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思想一天天成熟,考虑问题也逐渐全面、周到。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的想法一定幼稚可笑,因为孩子的世界有他们自己一套行为逻辑。
试着先去理解、肯定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觉得你是“自己人”;然后再用商量的口吻,耐心帮孩子分析,给出自己的建议。
只要做到这两点,相信孩子们会很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和烦恼。
海明威说过:“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学会闭嘴。”
很多情况下,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急于下结论,觉得孩子太小、不懂事,需要帮他们去决定一切。
但往往说得越多,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就越大。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尊和思想。轻视他们的人,注定会被排除在外。
爸妈们不妨放下身段,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好好沟通。千万不要等孩子将心门关上,才开始着急、后悔,那就真是什么都来不及了。
庆幸的是,朋友阿旭明白得还不晚:
反省过后,他郑重地向儿子晓辉道了歉。之后,他多次出面,和老师及对方家长进行沟通、调解。
最终,那个同学向晓辉道了歉,并承诺以后不会再欺负晓辉和其他同学了。
或许是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保护,晓辉也逐渐转变了对阿旭夫妻俩的态度。现在父子俩处得跟哥们儿一样,遇到事情都有商有量的,一家人别提多幸福了。
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