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年的高考试题,却让不少家长重新认识了“语文”和“阅读”的重要性——
不少考生都反映:“今年的数学试卷太难了!”
但老师们却并不认同: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其实并不难,真正影响考生成绩的关键,在于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孩子学习很用功,补习班没少上,题库也是一套接一套的刷,可就是收效甚微,成绩很难提升。
有朋友曾跟我抱怨过:“我儿子太马虎了!有些题明明会做,就是不好好审题,白白丢了不少分……”
“有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太差了,压根儿没看懂题目问的是什么!审题要是不对,就会出现用错公式、作文跑题等问题,孩子能考得好才怪……”
“看不懂题”,并不是说孩子不认识字,而是他们理解能力比较差,搞不清楚题干所表述的真正含义,容易踩中出题老师设置的“陷阱”。
于是,阅读理解题、作文、应用题等题型,就成了孩子丢分的“重灾区”。
所谓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在读完一段文字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以及阅读技巧。
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能力一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独立思考能力差;
在纯粹的计算题上不会出错,可一旦遇到应用题或者分析题时就会“抓瞎”;
语言表述能力差,写作逻辑结构混乱,用词匮乏,词不达意;
需要反复阅读、分析题干,不仅做作业的速度慢,就连考试时也经常因为审题时间过长,导致答不完卷子……

提到读书,有些爸妈又要开始发愁了:我也知道“阅读”有多重要,可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
造成孩子不爱读书的原因有很多,在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孩子比较集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