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隔壁邻居家5岁的小姑娘来家里玩。过了一会儿,她妈妈喊她回去吃饭,我妈就笑着逗孩子:“你看谁来找你了?”
没想到小姑娘语出“惊”人:“是傻X老娘们儿!”瞬间,一屋子大人都“石化”了。
孩子的妈妈赶紧上去给了女儿一巴掌,然后无比尴尬地解释:“估计是之前和她爸吵架,被孩子给听到了……”
像小女孩这样出言不逊的情况,现在真是越来越常见——小区里7、8岁的孩子在打闹时,经常会吼着“我C”“我K”“牛×”之类的“语气助词”。
“我们班很多男生都会骂脏话,甚至有些女生也会!”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子提起这件事时特别不以为然,语气中还隐隐带着几分炫耀和羡慕。
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在为我们获取资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很多从小就与电子产品为伴的孩子,过早地接触了到复杂的成人世界。
当没有建立起成熟认知体系的天真孩童,遇上到虚拟网络中的毫无顾忌和口无遮拦,他们根本无法辨别对错,反而会认为说脏话很正常,甚至觉得这么说话“很酷”。
通常情况下,造成孩子出口成“脏”的原因,有以下3种:
1、模仿
孩子学会说脏话的第一步,一定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管是周围大人、小伙伴,还是影视剧、短视频,都有可能成为脏话的“感染源”。
在最近一期综艺《不要小看我》中,就有个很明显的例子——
孩子们因为座位问题产生了小小的冲突,一个叫雷雷的小朋友突然就对其他孩子“咆哮”:“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这个突发状况,令观察室中的家长和嘉宾错愕不已,也让孩子的妈妈十分尴尬。更令人抓狂的是,其他的小朋友马上有样学样,争相模仿切了雷雷的话。
随后通过心理专家和雷雷母子的交谈,我们找到了孩子“爆粗”的真相:雷雷的妈妈在家时,就经常吼他,并多次让孩子“滚出去”……
2、引人关注
长期被家长、老师忽视的孩子,会用骂人、打架等方式被人“看到”;渴望被小伙伴关注、接纳的孩子,会用骂人、爆粗口来彰显“个性”……
虽然知道“骂脏话”这种行为很不好,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确实是一种让孩子迅速获得额外“关注”的有效手段。
3、发泄情绪
曾听过一句话:“语言是情绪的高级表达,而脏话是将感情低俗化的恶劣行为。”
有些小孩说脏话,是因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储存量有限,无法通过语言顺利表达出内心愤怒、委屈、不安等负面情绪。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用“骂人”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情绪,并向父母和周围人寻求帮助和安慰。
在以上几类情况中,“模仿别人说脏话”是绝大多数孩子开始“骂街”的源头。
小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高手,他们最初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认知,往往都是从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学”来的。
我们之所以会说“年幼无知”,是因为在孩子自我意识和道德认知形成之前,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是全盘接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