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你喜欢一个领域,或者你对一个小领域有所研究,你会觉得周围朋友都有这个常识。或者通俗来讲,在点火锅时,我们通常会点两个自己觉得好吃的,比如说鱼丸,点好两盘之后,最后发现没有人吃,因为我们会以为自己喜欢吃的,别人也喜欢吃。
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我们常常听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心理学效应之虚假同感偏差的真实写照。
虚伪之人常常会过度揣测别人的心思,常常以自己的心思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看待他人。
正直之人常常认为别人也是正直的人,小人常常以为别人也是小人,所以,这些都是虚假同感偏差效应。
我们在生活中必须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相应的问题以及某个人。这样才会获得客观的评价。
切勿在生活中将虚假同感效应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