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几乎90%的人移民加拿大主要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当然,这并不是说加拿大的教育就一定好,中国的教育就一定不好。其实这里关键在于你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每个家长都应该有自己的天平。评判标准的核心在于您希望您的孩子从教育中得到什么,以及哪种教育更适合您的的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徘徊、纠结、思考了很久。不可否认,周围的环境对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刺激你敏感的神经,让你感到莫名的不安、烦躁和鸡血。
不过好在儿子还小,留给我的时间和空间还很多,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琐碎的烦恼时不时的打扰我,让我可以静下心来,至少看清自己清楚真实的想法。
我和老公很幸运,早早拿到北京户口,孩子不用担心北京户口。尽量提前买学区房,这样就可以上北京的公立学校了。当然,你也可以更加努力,让他去私立或者国际学校。
如果我去公立学校,孩子将来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承受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可能被迫成为“海淀妈妈”。已经受过应试教育之苦的我,不想让孩子像我一样,只为考试而读书,而考试是只为排名。< titlesplit > 如果你去私校或者国际学校,不仅要让你的孩子成为最好的,我也会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勉强合格的“顺义妈妈”。采访家长的部分是因为我,拖了孩子的后腿。在这条路下,孩子回公立系统是不现实的,最后肯定要出国留学。 不管是“海淀妈妈”还是“顺义妈妈”,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他们都对孩子成长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和焦虑。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我也曾因为不理解而试图去安慰和劝导他们,但是当我可能面临这样的时候一个自己的问题,我终于可以理解这种焦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理解会加深。 但其实,无论你多么着急,都无法消除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要想解开这个心结,只能做自己,在焦虑的时候调整认知,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差距。 所以,与其让太多的焦虑毁了孩子,不如把孩子的生命还给自己,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掌控权,让孩子有能力去应对不断改变未来。 希望孩子能多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和特长进行培养,有为自己的选择和未来负责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他是学生,他会爬藤蔓;如果他只喜欢艺术,他可以专注于创作;如果他想与众不同,他可以放过他。 所以,我选择获得移民身份。这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是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不一定是让孩子去国外上学,而是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伴随着成长过程中不同的经历,让他尽可能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