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注意!学习方式上的错误,有可能让你遗憾整个高中

升入高中后,学科内容增加,老师教学节奏加快,以前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不再适用。因为高中更重理性思维,所以很多同学初中时成绩不错,但到了高中却感觉很吃力、跟不上。
那怎样改变这样的困境呢?我们首先要避免把初中的学习方式延伸到高中,拒绝这些坏习惯继续拉低分数!
一、缺乏学习方法和侧重点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忽视概念的重要性,不掌握学习方法盲目做题而对一些难题、怪题备受青睐,甚至见题就解。
大家知道,初中内容相对简单,但高中每一门课程容量都相当大,每一节课老师除了讲课本内容之外,都会进行补充,以适应以后的高考。
如果在学习中不分重点,见题就解,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各科都学不好,考试必然会失败。比如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基本没有难度,高考就考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但很多高一同学拿大量毫无意义,甚至非常难的集合题目研究,这样做对考试提分的意义不大。
二、科目不平衡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冷落了其他科目,高一开始科目较多,但目前除个别省份已经启动了高考3+3改革外,大多数省份目前仍实行文理分科,所以在各科目上的时间要根据以后的目标情况恰当分配,把有限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
三、计算平时依赖计算器
一考试就犯计算上的错误,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数学运算问题是整个高中最沉重的话题,高一可能不是太严重,但高三就特别重要了,所以在高一高二时间相对宽裕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提高。
四、听与会
听老师讲例题觉得会了,就以为自己真的会了。实际上看答案能理解并不意味着自己会思考,而且高中面对的题目很多,只会一道题而不是一类题,还是没有完全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解题不是最终目的,掌握解题思路或者思考方法才是最终目的。
五、题海战术
匆忙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搞题海战术,却不认真对待自己的错题,下次碰到了类似的题目还是一错再错。
题海战术对高一高二的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一进入高三,随着时间紧张,学习量加大,继续坚持题海战术,不仅会占用了大量时间,而且成绩也不会得到提升。
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无论是听课、记笔记,还是复习、做题,都应该抓典型。做题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
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
六、盲目记笔记
听课时将老师讲课内容一股脑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有些同学抄课本,不动脑筋去思考所以然,忽略老师的分析,这对学习基本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