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出大师?
大师是靠精神塑造的。高贵的精神是培育大师真正的沃土。
在世俗的世界,是很难出大师的。要出,也是出属于世俗方面的大师。比如,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要出,也是这方面的大师。
圆滑的世界,必然出圆滑的大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一方大师。
水土是世俗的,大师必然是世俗的。水土是高贵的,大师必然是高贵的。
只有高贵的水土,才能出高贵的大师。
只靠学校是出不了大师的。在世俗的环境下,学校本质是功利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出大师,也是奔黄金屋的大师,或是追颜如玉的大师。
书中自有殉道者,书中自有献身者。大师需要这样的教育理念。
大师需要执着的献身精神,同时,还需要有对献身精神能进行充分激励的社会环境。
官本位环境是出不了大师的。官本位激励出大官,出高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成了大官或高官,往往也就成了大师。但这毕竟是以假充真,以次代好,是大师的假货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大师。
总之,在世俗为高贵的世界,出大师,很难,难于上青天。
大师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打好出大师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大学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没有大师,只有大楼的大学,是精神的僵尸,是恐怖的。
没有大楼,而大师多多的大学,才是真大学。大学之名,在于大师之名。
考核大学办学质量,关键要考核一个大学的大师质量和数量。
宋圭武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