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小清,点击上方“关注”,定期为你分享育儿干货
“他还是一个孩子。”这句话是很多在家长经常听到话。
可是,当这个孩子已经35岁了还振振有词说出来,那不是“熊孩子”的问题,而是“熊家长”的问题。
巨婴是指虽然已经成年了,但是心智还仍然停留在婴儿阶段,极不成熟的表现。通常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成人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但是这些问题在孩子还小时候出现过,只不过没有得到家长正确引导和重视。

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一个男人已经35岁了,他特别好吃懒做。老婆是经过自家亲戚介绍的。老婆是精神有问题的,而他是正常的一个人,只不过他的心智不成熟。
他的妈妈已经68岁了。他的生活饮食和经济,全靠一个68岁的婆婆一个人照顾他们夫妻俩的起居饮食。
而婆婆的收入来源是帮自己的村做清洁工作的。
婆婆每天一早起来做好饭菜,端给自己儿子和儿媳吃。吃完了,她才出去工作。
后来,有一天婆婆的女儿看得不惯这样,婆婆已经68岁了,已经需要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想过来接婆婆过自己家,好好生活,和陪陪婆婆。
婆婆的女儿带她回她家的时候,婆婆的儿子看到自己妈妈被他的妹妹带走,立马出去拉着婆婆说:“妈妈,别走!你走了,我们夫妻俩怎么办?谁照顾呢?没有你不行啊?”
然后,婆婆直接跟着她的女儿走了。
婆婆走后第一天,他的儿子就扛着一个锄头去田里去了。
婆婆还是不忍心也不放心就直接回她的儿子哪里了。
而他的儿子听到自己的妈妈回来后,他很开心。

作家武志红曾在一本书中写道:“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在中国家庭里面有太多中国式的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虽然他们已经成年了,但是他们心智还没成熟,还仍然停留在婴儿阶段。
总是一味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像没有断奶的婴儿一样撒颇,哭闹。
之前《变形记》上有一个16岁少女,分分钟钟刷新了网友的三观。
她的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姑姑帮她剪指甲,妈妈帮她穿衣服、穿袜子、卷裤脚,就连吃饭都要阿姨来喂她吃。
录节目前,她妈妈一边喂她,一边担心说:“去哪里哪里没有人喂你怎么办?”

她可以将20元钱买来的手机壳,以2元转手卖掉。
事后为了庆祝自己做生意赚了十几块钱,可以轻轻松松吃掉一顿数百元的宵夜。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父母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女孩子应该“富养”。
喜欢包办一切的家长,总自以为孩子好,却不知道毁掉孩子的一生。
如果家长长期和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她即使在成年以后,也看起来像一个“巨婴”,生活无法自理。

《为何家会伤人》中的写道:“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父母有时候懂得放手,孩子才会成长。中国式父母往往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付出很多。认为孩子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情,父母习惯性包办孩子的大大小小琐碎的事,却唯独忘记孩子要学习爱与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