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道水汇纳滤净水助力教育部直饮水技术标准进校园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校园饮水质量一直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事项。日前,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标准规定,“中小学膜处理饮水设备宜采用超滤、纳滤的过滤方式”,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6月13日,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准委”)公布了《中小学膜处理饮水设备技术要求和配备规范》。《规范》明确,为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饮水的卫生、安全,确保学校膜处理饮水工程的建设质量,中小学膜处理饮水设备宜采用超滤、纳滤的过滤方式,除非是在原水污染风险较大的地区,才可用反渗透方式过滤,并且待原水质达标后还是建议更换成纳滤或超滤方式进行处理。

教育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该《规范》目前是针对中小学的,但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中国净水市场或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分水岭,而包括上海朴道水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采用纳滤技术的直饮水公司有望在这一轮更迭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种主要净水处理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品质的日益关注,中国净水、直饮水市场获得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目前主要有三种膜处理技术,分别是纳滤、超滤与反渗透过滤。
关于三种技术的异同,朴道水汇首席执行官麻英君指出,一般来说,“纳滤、超滤与反渗透三种过滤技术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过滤的精度。反渗透技术过滤最为彻底,几乎能够将水中的有害物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悉数滤净,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后的水也就是公众常说的纯水或纯净水。超滤可以过滤掉水中的大部分杂质,比如悬浮物、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等,但过滤不掉重金属离子、抗生素、农药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因此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纳滤是介乎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过滤手段,是反渗透之后的新一代水过滤技术,可以过滤掉病毒和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水中的钙、镁、氟、钠等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朴道水汇首席执行官 麻英君
朴道水汇一直专注于直饮水领域,并坚持采用纳滤技术,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智能化健康直饮水运维服务商,长期为苹果中国、微软中国、华为、平安集团、中国人寿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直饮水运维和服务。朴道水汇首席执行官麻英君亦是深耕净水行业多年,先后荣获“行业影响力人物”、“净水行业杰出女性称号”等多项荣誉,首先提出人体饮用水不仅要“干净”,更需要“健康水”的观点。
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中国饮用水水源(又称“原水”)品质提升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这种“微污染”的现状下,过滤精度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纳滤技术无疑更适合中国国情。略显遗憾的是,尽管获得认可越来越多,但当前市场上,因为成本问题采用纳滤技术的净水品牌的仍是少数。
纳滤更适合中国水质国情
其实早在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四部门就曾联合印发《上海市中小学校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和维护基本要求》,明确中小学校校园不得将采用反渗透技术的水处理设备应用于中小学直饮水工程建设中。
6年时间过去后的今天,校园饮水质量的问题已不仅仅是部分地方教委的关注点,更成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关注的事项。据悉,此次出台的22项教育行业标准都将于2019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新学年之际,更多的中小学饮水质量将有望迈上新台阶。
“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所以会推荐纳滤、超滤的过滤方式,主要是因为纯净水尽管是安全的,但不够健康,不适合人体长期饮用,特别是处于身体快速成长期的青少年儿童。因为青少年儿童新陈代谢快,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多,同时他们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水质的安全、健康对身体的影响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明显。”一位行业匿名人士表示,“尽管看起来关注的是饮水的小问题,但教育管理部门出台该项《规范》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超滤与纳滤的选择上,或许既能有效去除有害重金属等杂质,又能保留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纳滤技术更贴合当下中国水质国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