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关于亲子财商教育的知识。《亲子财商教育必修课》,只做财商教育知识干货,完全免费分享!
去年,我在上海普陀区的初中,讲授生涯规划课。学生们的表现,大部份是意料之内的:
- 孩子都说不出自己有什么目标,有什么兴趣爱好。
而有一个意料之外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 那些能说出自己有什么目标的孩子,目标十分单一与相似。
例如我去到一个班,竟然有半个班的同学表示,他未来的目标是成为教师。
从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父母的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并不望子成龙
我在一个班中,难得听到两个学生,说出比较特别的未来目标:
- 其中一个说,她希望未来读政治,到英国留学,最终去做一名外交官;
- 另外一位是个男孩,他说喜欢煮东西,希望未来成一名厨师。
而这两位同学,都遭遇到同一个问题:父母反对。
那个男孩,在上完第一课,真的跑去跟父母讨论过他想未来做厨师的想法。结果他的父母跟他说,做厨师太Low(低端)了,希望他未来能成为一名教师。
而那位想做外交官的女孩呢?她的父母,觉得去英国留学不好,因为英国的天气对健康不好。(很奇怪的反对理由)另外,觉得做外交官,太飘泊了,希望她未来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最终,也是鼓励他未来去做教师。

父母的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看来,我们一直以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真相是,大部份父母是“望子平庸”(平稳)。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
而在这个关于初中生人生目标的问题上,可以说是:父母的格局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所谓的格局,其实就是你所追求目标的高度,你眼界的广度,你思维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体现出的从容大度。一个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限与下限。

在遇到相同的机会时,格局高低令未来发展天差地别
我公司有一个员工,是一个很努力赚钱的女孩子,他跟我分享了一段她大学时的勤工俭学往事:
她从上大学开始,都是靠自己赚生活费,不需要问父母拿钱。他在学时做有空就去打工,也会去找机会做些小生意小买卖。话说,她有一段时间,在帮同学做跑腿,发现男生的袜子,是刚需,但男生又懒得去买,偶然有男同学出钱让她跑腿买袜子。
她从中嗅到了商机。于是她去批发市场,批发了很多男生袜子回来,串门推销,赚了........好几百元。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当时正巧看到的另一则报道:
话说国外,有另一个人,有与我这位员工近似的经历,发现到相同的商机。
最后,他开了一个专卖男士袜子的网站,blacksocks.com。卖一种最普通的黑袜子,标价不菲,不打折,不促销,10年来,成功卖出1000万双,而且它的4万多名固定客户不仅仅在美国,而是分布在全球74个国家。

为什么,两个人,看到同样的商机,但结局却会差别那么大?是双方见识与格局产生了差异。
目标感的培养同时要放大格局
所以,在培养目标感的同时,更要放大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太小,你赚几百元就满足,你的目标只是赚够你的生活费,那你自然不可能想到要去把眼前机会进一步扩大。
如果你的孩子的目标是上月球,那即使未来技术层面还未能做到,他在努力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火箭专家,那也是个超越大部份人的成就了。
一个人的格局,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划定了起点,确定了下限。但是上限与终点能到哪儿,还是能通过后天努力去提升的。要放大子女的格局,有3个可行的方向。

相对容易但耗时的方式:读书
第1个方向, 相对较易办到的:不断地读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