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绩平平的学生,家长要尽早谋后路——孩子的人生规划第16课
大家好,我是卫老师,欢迎回到《大卫父子说财商》的《孩子的人生规划》系列课。
第15课跟大家分析了,教育改革背后的重要逻辑,家长应该怎样去迎合趋势。
这一课,我们会继续就升学政策的变化,跟各位家长探讨学业规划的问题。
提前规划,成就未来
随着近年教育政策持续在调整,学业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因应教育政策的改变及早进行部署,可以让你与你的孩子以相对较低的代价,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机会与资源。而相反,缺乏全局观只懂盲目相信名校,只懂冲刺考试,最后只会发现吃力不讨好。而有些重要的部署,在小学高年级就需要开始进行,影响着初中升高中的结果。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成绩一般,但体育特别强,她的父母能够预测,按照正常参与中考,很难考上普通高中,于是从六年级毕业开始,就让孩子到杭州一个大学老师组织的训练队开始集训,最终在初中毕业因体育特长顺利升读一所普通高中。如果她的父母没有及早部署,到初三时才去为孩子的升学去奔波,结果会是另一回事。

以上案例,所走的升学路径是中考特长生招生。
中考特长生
现时,特长生包括科技、体育、艺术及学科四类。
学校最多可以拿不高于5%的高中学额,进行特长生招生。近年,招生学科类别增加外,特长生招生计划人数呈增长趋势。
中考特长生不加分,只是作为特长生培养,每个学校都会有特长生招生计划,他们是不需要根据中考成绩录取的,区里会组织统一考试,每个人会给一个分数,然后各学校下达特长生的录取分数线,只要过了就可以录取。

特长生是在提前批次招生完成,也就是在统招之前又多了一个机会,所以现在特长生成了不少中考生的“必选项”。
然而,特长是不可能靠速成的,如果要把握好特长生招生这个机会,需要在初一甚至更早开始部署。
比较理想的安排,是特长方向能与孩子定立的长远发展目标能互相匹配。
及早确定发展方向
在第10课提及过,在一个孩子13至22岁这10年里,进行刻意练习的项目,不应超过3个。那除了对学习能力进行刻意练习外,另外2个宝贵的名额,应该是用来培养什么特长?

很显然,在一个理想的学业规划下,其中一个宝贵的刻意练习名额,应该给予孩子去发展一项与他未来职业目标匹配的一项特长。
例如孩子未来想成为设计师,那适合培养艺术类的特长;
如果孩子未来有志成为科研人员,那适合培养科技类的特长。
定好特长方向,下一步就是了解有哪些你心仪的学校,有你要培养的方向的特长生计划,并且了解参与特长生计划的所需条件及相关特长生考试的形式,及早作出准备。
今时今日,学生的升学前途,不再仅仅是考试能力的比拼,更重要的,是要比拼学业规划的质量。

职高分流
如果你的孩子真不是读书的料,而且也没发展出一个能参与特长生升学的特长,那该怎么办呢?其实,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以往选择空间多很多。现在我们聊聊普高以外的几种升学路径。
我们都习惯这样的上学道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上学道路:小学—初中—职高—应用技术大学。
从2020年开始,相关部门开始进行中考改革,将原本6:4的普职提升为5:5,并规定中考不能复读,希望更多学生能走第二条职业化的教育道理,优化我国人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除了通过中考考上高中,其他形式的升学都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最后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