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限跌”是在保护购房者利益!有房从1.3万跌至8000元
所以,科长才有了这么一句话:限降其实是保护购房者,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不无道理。
正所谓“限涨不一定不涨,限跌一定是在跌。”约束降价的措施真的能提振市场信心,让原本下滑的行情快速回暖吗?指闻君给出的答案是“不确定”。

2021年10月份以来,房企们纷纷掀起了“金九银十”的大促序幕,在这场“虚假的盛宴”当中,房企们并没有大手笔“8折、7折”销售噱头,反而是“原价销售+赠送车位+赠送物业费”等多种方式吸引客户。
前几日,笔者去实地看了一家楼盘,房子的均价为2.4万元/平米,在国庆节期间,该楼盘并没有对购房者给予价格优惠,而是采取了赠送车位的方式,购买一套价值200万元的房子,赠送一个价值10万元的车位(产权车位),如果买的房子金额不到200万元,就赠送一个价值6-8万元的车位(非产权车位)。虽然看起来购房者没有得到优惠,但实际上为买房人节约了6-10万元不等,毕竟车位也是需要花钱购买的。
今后的住房市场,真的会按照现行状态持续“滑下去”吗?各路学者给出名目繁多的答案,有人说“会掉头上浮”,也有人说“会大跨步回落”,究竟走向何方?咱们可以从3个方面看出。

首先,住房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任泽平在《中国住房报告:2019》报告中指出,城镇家庭户均房产达到1.1套,总存量房产超过3.11亿套,房产已经过剩,央行课题组同样在《金融界》发表过城市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研究指出家庭户均房产保有1.5套,超过96%的家庭保有房产,无论从哪个数据看,房子都供过于求了。


1978-2018年城镇住宅存量从不到14亿平增至276亿平,城镇人均住房筑面从8.1平方米增至33.3平方米,城镇住房套均面积从44.9平方米增至89.6平方米,城镇住房套数从约3100万套增至3.11亿套,套户比从0.8增至1.09。从国际看,当前美国、日本分别为1.15、1.16,德国为1.02,英国为1.03,而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接近1.1,表明住房供给总体平衡。
其次,楼市资金限制进入,高杠杆开始化解。2019年之后,楼市杠杆率持续走高,根据公开数据,2008年至2019年,住户部门金融杠杆率从18.2%上升到65.1%,平均每年提升4.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0年杠杆率达到了62.2,同比再度提升6.4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贷款增加5-6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同比高速增长,杠杆率再度提升。然而银保监会等机构早就预警,要防止房地产成为灰犀牛产业,同时要降低住房杠杆率,所以高利率、限制资金入市等一揽子计划纷至沓来。

再次,对于房产,央媒新华社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合理房-价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所在》一文中,重申了13个字的基本定调“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其实是住建部王蒙徽在2021年初就提出的“房产态度”,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为了“住有所居”实现,房产“不可大涨、不可大跌”或成为政策调节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