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预测成真了?央行3次表态、央媒发声,2022年该有信心了
房产过剩、新生儿减少、国际通胀,这三者似乎没有必然的关系,然而把他们叠加到房产行业,似乎就能说明一点问题。
接下来的房地产,真的会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迎来“跌价潮”吗?现在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对于房地产,王健林曾做过好几次阐述,有一次王健林在节目访谈中,对于一名询问房产涨跌的观众说到“你去看看现在城市里有多少房子了,未来房子涨还是跌还用说嘛?”另外一次在万达官微上,公开表示“万达将彻底放弃房地产行业,从房地产转向文旅行业。”在一次杂志访谈中,王健林再次谈到“纵观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房地产发展史,没有哪个国家能兴盛持续超过50年的。”

总览王健林的这些话,无不传递出“看空房产、看跌楼市”的态度。现如今看来,王健林的这些预测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房产过剩、新生儿数量减少、国际通胀已经接连出现,对房地产带来多方位的影响:
1、房子足够30亿人居住,空置房超过1亿套。经济学者任泽平曾发布过《泽平:城镇存量住宅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任泽平给出研究结论,我国的20多年来,城镇累计建设的存量房产达到了3.11亿套,从户均房产而言,城镇家庭平均持有房产达到1.1套,那么3亿套房子够不够用呢?指闻君认为足够了,如果依据每套房子居住4口人计算,这些存量房产够容纳12亿人使用,然而我国的城市居民才8亿人,所以供大于求。
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元化产权的国家,除了商品房之外,还包括多方面的产权形式,例如小产权房、宅基地房、企业自建房等形式,北师大教授董藩曾讲到,小产权房、宅基地房等房产总量为商品房的3-4倍以上,如果说商品房可供12人居住的话,那么所有房子加起来可供30亿人居住,而且还绰绰有余。

(扩展知识:除了任泽平之外,央行其实也给出了基本类似的数据,央行课题组在《金融界》发表城市家庭资产负债报告,给出数据,城市户均房产达到1.5套,超过30%的家庭拥有至少2套以上房产,房产保有率达到了96%,可以说根本不缺房子住,而且房子远远大于需求。)
2、生育率大幅下滑,青壮年人数减少。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给了人们心灵一击,人口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数为14亿人,总人数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老年人和新生儿开始呈现出两端发展的态势,老年人增加至2.6亿人,占比提升至18.3%;新生儿的生育率连续4年下滑,2020年新生儿数量只有1200万人,人口学家预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那么5年之内,新生儿或跌至1000万人以内。

而我们都知道,人口是消费能力的支撑,在商品房买卖市场,15岁至55岁的青壮年人口,是消费主力军,在98年至16年这几年时间里,青壮年人口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人数增加、家庭数量增加,那么必然就带来住房需求增加,进而增加住房市场的需求,最终带动房产市场快速膨胀。然而,随着新生儿数量下滑,独生子女数量快速增加,今后住房需求如何继续增加呢?这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