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因为什么原因出仕为官又当过什么官,为官时有什么功绩又有什么恶事,谁斗过他?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

和珅三岁母亲难产,九岁父亲也是因病去世,还好有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才没被赶出家门。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通读四书五经,还是非常有才华的。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八岁的和珅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也就是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和珅擢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任命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吏部尚书永贵弹劾,因失察降两级留用,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充清字经馆总裁,授轻车都尉世职。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户部。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充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御药房。

和珅真正诠释了一名权臣,虽以贪污出名,但其还是非常有才能的,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36岁时成为了文华殿大学士,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晓岚的顶级上司。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乾隆帝在位时,虽自诩康乾盛世,但大家都知道,乾隆多次下江南,所耗人力物力数不胜数,平时花销起来也是大手大脚,国力亏空十分严重,要不是有和珅这个钱袋子,乾隆也没那么舒服,这也是乾隆喜爱和珅的重要原因。

电视剧里纪晓岚、刘墉和和珅斗得不亦乐乎,其实历史上,纪晓岚、刘墉都在和珅手下做过官,他们的权势更不可能跟和珅斗。
真正能从权势上相抗衡的也就只有阿桂将军,但两人也没太大交集。所以可以说和珅是权势韬天,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和珅,钮钴禄氏,正红旗,出生于贵胄世家,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出仕为官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做到和珅这样的绝对的凤毛麟角。
和珅做过哪些官?我用现在的官职来描述下,体会下权臣的定义。
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四库全书》正总裁官;
除此之外,还是文华殿大学士,一等忠襄公(非宗室最高爵位),用位极人臣已经无法形容巅峰时期的和珅了,难怪乾隆执政后期,世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就连后来登基的嘉庆权力都没他大。

那么和珅是怎么一步步从小贵族爬到如此高位的呢?
一开始,和珅是一个好人,长得帅,读书用功,人还很机灵,求上进,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不过科举失利了。科场失意,情场得意,在参加科举之前娶了时任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在冯英廉建议下,凭借着祖上的福荫,像一般贵族子弟一样进宫做了侍卫,这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

偶然的机会,和珅凭借文学功底得到了在乾隆的赏识。有的说法是乾隆问《孟子》中的内容,和珅对答入流,有的说法是乾隆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侍卫之中只有和珅回答“言在柙而逸,在椟而毁,典守者不得辞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