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陪朋友赴宴,饭局上有个香港阿姨,听说是搞航运的,四十多的样子,坐着主位,同桌那些人对她十分奉承。
阿姨知道我是广西壮族之后立马两眼放光,起哄着让我教大家几句壮话、唱几句山歌助兴。
我说我汉化了,不会讲壮语,更不会唱山歌。阿姨自然不信,开口就说,你不会拘谨,不要以为我们香港人就怎么样,我们和你们都是一样啊,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番自视高人一等的话让我一时半会都不知道怎么应对了,我想说没人觉得你们香港人怎么样,但又担心坏了宴席气氛,只好一直赔笑强调自己是真不会。
阿姨听歌不成,问我在家是不是都穿壮族服装?出门在外也会带上一两套吧?改天穿来看看。我不想说她把我当乐子,权当她是真的对少数民族感兴趣,只是没想到这兴趣里面会有那么深的误会。
唱山歌是壮族传统,每年“三月三”,壮族聚居地的人们都会做糍粑、对山歌,寄托对美好日子的憧憬,是壮族人传情的一个方式,但唱山歌真的不是每个壮族人必修课,钦州这边唱山歌的壮族就更少。
时代在发展,事实上壮族人也散得到处都是了,大部分有着壮族的名分的人,其生活方式和言行习惯早就随了大流。其实真不难理解,就好像不会骑马不影响他是内蒙古人一样。
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很可惜,父辈是懂壮话会山歌的,当初真应该传承下来,也不至于现在每年“壮族三月三”假期都找不到那种节日的感觉了。
有一年我开车从新疆到广东,感觉广东那边的人对新A牌照比较陌生。在一个加油站加油员问我新A是哪里的车子?我告诉他是新疆乌鲁木齐的。
然后我就去了深圳,在深圳又有人问我新A是哪里的车?我告诉他是新加坡来的车,那个人带着一种崇拜和羡慕的目光看着我。又问我你现在要回新加坡吗?我说是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家一听我是内蒙人,就连我们班主任都跑过来,一脸天真的问我:你们是不是每天都骑马上学,然后晚上都住在蒙古包里,一早上起来就吃肉喝奶茶?一出门就是一望无际大草原?
我都被问懵了,我说我们住的地方跟你们是一样的呀!楼房,大马路,小汽车……
结果听完我的答案,她们一脸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