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一个集团军建制有多少位少将?无论是大军区时代,还是战区时代,对副职的控制力度比较大:副军长(2名)、副政委(1名),此为副军级。

图|原第27集团军军长薛爱国
此外,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为副军级。如此一来,一个集团军的领导班子成员中,能够佩戴少将军衔的为5~7人,具体情况如下:
军长
政委
副军长×2
副政委
政治部主任
参谋长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集团军领导班子,在不兼职的情况下,有7位少将(2位正军级+5位副军级)。但是,可能会出现种情况:
甲、副军长兼任参谋长;
乙、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
丙、政治部主任为副军级大校;
丁、副政委为副军级大校;
戊、参谋长为副军级大校;
已、副军长为副军级大校;
集团军军政主官都是正军级少将,这一点无需置疑。那么,结合上述6种情况,就会有多个搭配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2位正军级少将+副军长+副军长兼任参谋长+副政委+政治部主任(5位);
2位正军级少将+2位副军长+参谋长+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6位);
2位正军级少将+2位副军长+参谋长+副政委(6位,政治部主任为副军级大校情况下);
副政委、副军长、参谋长在副军级大校的情况下,同上;
行文至此,大家会发现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单纯从数学角度一一列出,结果可能会有更多。可是,一个集团军领导班子出现两位副军级大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纠结于数学问题意义不大。

图|副军级大校李泽华(已晋少将衔)
通过笔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集团军领导班子的少将数量,在5~7位之间浮动。大家可能好奇,集团军下辖合成旅旅长会不会高配少将?答案是不会的。
原因为何?合成旅旅长是副师级,而副师级在“一职一衔”的情况下不会高配少将。同理,上述5种情况中的副军级大校出现的概率不大,遵循“一职一衔”的原则,只要担任了副军级职务就会晋升为少将。

图|赵京民
可能还会有人抬杠,副参谋长、副政治部主任为正师级,也存在高配少将的可能性。事实上,在野战军战斗序列中,正师级高配少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军自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后,确实是存在过正师级少将。譬如,中国首位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官赵京民就是极为罕见的正师级少将,此为大军区时代的特殊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