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学佛的人喜欢叫人家某某菩萨,叫蚂蚁叫蚂蚁菩萨、叫蟑螂叫蟑螂菩萨,听起来怪怪的,其实是因为他那个精神,是看众生都平等,最终极的逻辑就是:无分别心。
故禅宗三祖在《信心铭》里写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他这话的意思呢就是说。修行办道,很简单。关键是不要去爱憎分别。
只要你离开了爱憎取舍的分别执着。就能够洞然明白。
换句话说,你的心只要离开了爱憎取舍就已经在明白里面。
可是我们离不开爱憎取舍。爱憎取舍,就是我们的常态。
其实你不爱憎取舍,你的世界还是照样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唯一可能的变化是你自在了。
春夏秋冬一样的在轮回交替,本来你很喜欢春天,很讨厌夏天,喜欢秋天,讨厌冬天。
所以四季轮回在你这里变成了一种悲喜轮回。
假如你忽然之间脱离了爱憎取舍,那你就洞然明白了,四季原来是一样,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一样的。
所以停止憎爱并没有让你失去什么,而只是说。转换了你面对世界的心态。

第二个德性就是众生如梦。
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众生是不是有为法,当然也是嘛。众生及众生的生死和作为,都是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有为法,其实也就是梦幻一场。不可以当真去执着。
如果你当众生是实有不虚的,一一执着他们的生死来去,执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执着他们和你的关系、执着他们的一切作为,那你就陷在众生障里出不来了。
我问:什么是众生障?

他说:比如你总觉得世界上坏人好多,因此负能量爆棚,对社会对时代对人没有任何希望,这就是因为众生所作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心性。
你要知道一切众生所作,无非梦幻。不必执着。你才能没有这样的障碍。
所谓众生障,就是因为人的作为,影响自己产生各种执着。
你真正有佛眼看人,你就理解你和他人都是一样,你们的关系,变化,都是一样,如梦如幻,都是一如无二的,没有分别,你就不以人喜不以人悲了。
第三个德性是众生如是。
我问:这是啥意思?
他说:你懂得众生平等众生如梦,你就不离不弃了,不必非要舍弃人间去寻找另一个极乐高维,你在这里接受一切的发生,接纳一切的人,接纳这个如是,你知道如梦也不执著如梦,知道平等也不执著平等,该吃饭吃饭该打牌打牌,该上班上班,该生生该死死,你就和光同尘了。
因为你如是了,一切平凡是道,回归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所在。这就叫做:大自在!

用孔子的话就叫做:与人为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说到此,无相无心两只猴子一起手舞足蹈叫唤起来。他一看天色,也不早了,便说:五台山天黑的早,你早点下山吧。我们也是有缘讲了这许多。希望你以后,懂得怎么看人啊!
1、从鞋子看一个男人的品位。
2、从走姿看一个女人的内涵。
3、从头发看一个人的气血。
4、从眼神看一个人的心术。
5、从一个人身边的好友,看其底牌。

6、从一个人写的字看其性格。
7、从他的对手看其身价。
8、从他清晨梦醒时一刹表情看其是否快乐。
9、从他如何面对失败看其胸襟。
10、从他是否喜欢乱发脾气看其能力。

11、从他对待弱者、弱势群体的态度看其品行。
12、从他如何对待诺言看其是否靠谱。
13、从他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其是否有孝心。
14、从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看其道德修为。
15、从他是否爱贪小便宜看其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