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连房子都没有,拿着四五千工资还硬着头皮贷款买车的人,你怎么看?
我姐的儿子就是这样,没买房子,因为在老家农村有房子,他现在在深圳打工,每个月拿着五、六千块钱的工资,深圳的房子肯定是买不起,在深圳买房子这事,他估计现在想也不敢想,今年刚学会开车,就要贷款买车,我姐问我意见,我说他在工厂包吃包住,买车做什么呀?我姐也说不清楚,让我打电话问问他。
我打电话问他,他说想买车过年开车回老家,我说一年的停车费比你来回的机票、高铁票贵多了,他说他们同事也买车了,我说那人家还买房子了呢?(他们公司靠近惠州,我知道他们很多同事在惠州买房了。)你要和人家攀比,那就先买个房子吧,他说没这么多钱,我说没这么多钱就先存钱,买车后消费更高,更存不到钱了,后面他无话可说,我以为这事就完结了。
后来,我姐又打电话给我,说他还是要买车,说是有车好找女朋友,其实他年龄不大,今年才23岁,但在农村不算小,尤其是农村男多女少,现在不找女朋友,过几年可能真剩下了。涉及到他的人生大事了,我就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我对我姐说他是成年人了,让他自己决定吧,但是你们准备的娶儿媳妇的钱、养老的钱自己看紧了,不要给他花掉了。
现代社会就是这么虚荣、浮躁、势利,年轻人可能虽然赚不到多少钱,但开个车,那些年轻小姑娘可能就会多看几眼(尤其是在农村有这样的现象),年轻小伙子为了找个女朋友,要贷款买车,我真不好反对,让他自己慢慢成长吧。
关于这个连房子都没有,拿着每个月四五千块钱的工资硬着头皮去买车的人是怎么看,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全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有的人连基本温饱都谈不上,就是借钱付个首付的人也大有人存在,这个问题不能说一个人,而且是有多人呀,这就是中国古代时候留下的后遗吧,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啊,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己在人们的脑海里,他不是说改就改了的问题,那么叫风俗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一些事,比方说吧,美国人从来不存钱,今天用明天的钱,而我国呢,大部分家庭是要存钱的,而美国从来不省吃检用,而中国人大部分的四五十岁以上人都会省吃检用,从不浪费。到时候把省下来财产给儿女,而美国人呢孩不满十八岁就独立生活,这就风俗习惯呀,现在的人们思想要比以前的的多,也有很多事情改变初衷,社会的发展,人民思想的改变,想信过去有很多不合理之事人能改正过的,所以说那些人连房子都没有,一个月拿四五千块钱的工资硬着头皮去买车的人,这些人就是旧的思想还没完全去掉,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呀,等到我国成为一个强国,富国,在世界上成为一个数一数的国家之时,那候人们思想就很大改变呀,应该说中国站在世界项峰之时很快的到来,到那时候中国人个个幸福快乐,世界上一片祥合之声呀!
外侄每月工资四千左右,租房住,倾其所有,找父母支助了四万多,买了辆7万多的国产车。没想到买车后,惊喜不断。
外侄到手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租房每月需1000元,抽烟需400元,通信和人情往来需要500元,日常生活等需要1000多元,每月燃油、停车、保养等费需要近1000元,入不敷出,亚历山大。
为了节省开支,嗜烟如命的他,居然把烟戒了,喜欢喝酒的他,酒也戒了,尽量不动车,但依然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异常艰难。
有一次下大雨,开着车下班回家,见街边有人招手想搭车,雨特别大,一时半会很难找到出租车,于是他接上那人,送到目的地,那人下车问他多少车费?外侄说顺路,不收钱,没想到那人很诧异,丢下20元,道声谢,直接走了。
钱来得轻松,外侄调头回市区,主动揽客,两个小时,挣了100多块钱。觉得有利可图,申请加入滴滴,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跑滴滴,每月能挣三、四千,除掉日常支出外,每月还能存几千块钱,让他喜不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