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和外人说话和声细语,反而和家人说话吆五喝六的?
因为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认为做的对的时候就喊两嗓子,家里人都能包容,如果对外人你不管不顾的对人发火,谁惯着你呀,还不打起来。

我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老了就不要太纠结这些话题,欢声细语是我这个养病需要的,常常和老伴争论某些问题,大声唔气的说话是否变成一种随便,有时候还要特意玩高八度来吓唬人,至于吆五喝六那是迫不得已的时候的迸发。都是不好自私的表现,这些都是要不得的一个失败,这个东西就是这样的令人心焦啊!总是纠结在心里,叫人不得开心颜。
因为外人不该你不欠你,你在外人面前大嗓门训斥,他会不吃你这一套的,你让外人给你干这干那,他会不理你的茬,动腿走人的。你跟家人说话吆五喝六,是因为一家人会包容你,但你不能依我自居搞家庭霸权,一言堂,如果时常都是这样,那就会压而必反,吆五喝六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永久牌失灵的。
这就是人的两面性!对外装孙,对内作爷
我的老父亲,十里八村有名的俊后生,乡亲们需要时,他可以是一个人一口锅就能做出六桌红白宴的厨子,可以是运筹帷幄掌管婚事喜钱的会计,抑或是随叫随到为邻居盖房增砖添瓦的泥瓦匠。靠着这样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性格,我们家在村里积攒了不错的人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言出必行,事必躬亲的大男人,有时,也会为了一点小事,面露狰狞。
我的老母亲,十里八村有名的俊闺女,与我父亲出身在三代贫农的家庭不同,母亲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祖上蒙阴,母亲从小就不缺吃喝,父亲在戳尿窝窝(类似于过家家)时,母亲已经拥有了人生第一本小人书;父亲在经历了三过五年级而不入(蹲了两个五年级),为了考入初中而挣扎时,母亲已经升入初中学习起了二元一次方程;热血的青春谁都经历过,父亲年轻时,可是个不怕事的主,曾听家人讲过这么一段真实的故事:大伯年轻时做米面生意,那个年代没有门头房,都是到各地去售卖,如此,大伯开着他年久失修的小三轮走街串巷,发动机的巨响几乎掩盖了他的一声声叫卖,途经某地时,一个当地的恶霸以尝鲜为名,白嫖了大伯的三袋方便面,在那个年代,方便面可是奢侈品,在我小时候都不是经常能吃得到的,而且,恶霸还屡次三番,让原本老实敦厚的大伯都忍受不了,就把此事告知了我的二伯以及父亲,几天后,大伯又一次来到了恶霸村里卖货,恶霸不约而至,又想白嫖,此时,二伯和父亲突然杀将出来......给恶霸吓得连连求饶。故事讲得有点长,我们回归到主题。母亲则是典型的小而美,与父亲年轻时候满嘴的传统美德不同,母亲充满了智慧与矜持,她有收集老照片和写笔记的习惯,人生的每一个节点,生活的每一处新鲜,都让他们定格,母亲的小本本上,记满了人生箴言和优美的句子,在若干年后,才能明白,正是这些灵魂添加剂,滋养了母亲伟大的心灵。
如果不是匆匆那一眼,也许你我不会相识。当年,在村里一桩红事上,青春年少的父亲在熟练的操练着案板,未出阁的母亲娇羞的躲在同伴身后,看了满头大汗的父亲一眼......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偶像剧的剧情,非也,这只是普通的一次相识,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乡间还没有自由恋爱的风气,千里姻缘一线牵,性格迥异的两个人,结为夫妻了。常常听人说,性格相近的人适合恋爱,性格互补的才适合长久过日子,看到父亲与母亲的婚姻,让我对于这句话无比赞同。
父亲是出了名的板正人,之所以在村里广聚人缘,与他追求完美的性格不无关系。农村都是成排成排的砖瓦房,由于经常下地干活,农具都会摆满庭院,泥土道路更是会让鞋底沾满泥土,光洁的地板一脚踩下去,想保持光亮是很难的,然而,在我家,地板总是那么丝滑,院子虽然不大,也是一尘拔染,为此,我家还获得“最美庭院”的称号。母亲在家务事上则是比较随意的,经常会招来父亲的一顿熊,父亲经常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发牢骚,母亲在旁边总是笑而不语,笑还不敢笑出声,生怕引来父亲的又一番数落。起初,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干净又卫生,直到初中时候,我知道了星座这个东西,一查,原来我爹是“处女座”,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