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三寸金莲”,古代女子缠脚从什么时候因何而兴起,金莲与小脚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应该是从北宋兴起的。
三寸金莲怎么与女人的小脚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人们对女子小脚的偏爱还是从皇宫中传出来的。由于皇上的变态审美心理,由宫女的翩翩起舞的小脚联想到美丽的金莲,又将金莲比喻成彩饰的小脚,实乃病态心理折磨妃子。

据考证,南朝齐皇帝萧宝卷很会玩弄嫔妃。一次,让其宠爱的潘妃"凿金为莲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日‘此步步生莲花也’。”后来,同样擅长玩弄嫔妃的南唐后主李煜对萧宝卷的玩法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据巜南村缀耕录》记载:"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系带缨络,连中作品瑞莲。令窗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为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从这些相关的史料记录中,可以判断,把女人小脚比喻为"金莲"的是南朝齐皇帝萧宝卷,进而缠足拔高的是痴情才子诗人南唐后主李煜。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也"(孟子语)。
历史典故"环肥燕瘦"说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宠爱丰满的妃子杨玉环,汉哀帝流行喜欢体态轻盈瘦弱的皇后赵燕飞。同样体现了一种变态的审美。这些帝王皇上玩物丧志,不理朝堂。最后落得个丢了江山弃了王位,终归被百姓唾弃。

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从表象上看,男子早已不留辫子了,女子也已经放脚禁缠了。但是有些陈规陋习已经"缠"到骨子里了,正如国学大师辜鸿铭所言“我的辫子留在脑后,可你们的辫子留在心中”。只要我们观察一下现实生活,就会看到这些现象存在。比如烧香拜佛、*重男轻女、嫁女要彩礼、女儿不是传后人、建豪华阴宅等,这与当年的女子裹足缠脚不是一样的滑稽吗?(网络截图)

古代有钱人家女儿,从会走路就缠足到出嫁,走路小心翼翼。这一习俗应从宋代开始吧,一直延伸至清未年代。其目的就是让女子守贞节,服于“三从四德”的管制等。
传说宋代有位公子四处出外相亲,一天在公园↓里看到两女儿相貌相似,好是同胞姐妹,如花似玉,冰肌玉体,一见生情,便用数字联写了条子叫仆人送去探个究竟,“一姐不如二妹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回五六七钱粉,妆成八九十分妖。”两女子接到条子既高兴又激动,立即动笔回给公子,也是用数字联回应,“十九月里八分光,七宫仙女渡下郎,五更四点敲三声,二女共枕一才郎。”公子看后立马回家,几天后把两女儿都娶了。
我见过裹过的脚,那是我姥姥的脚,脚很小,只有一根脚的大拇指是正常的,其余四根全以骨折,倒向脚心,这样的脚怎样走路,我曾用手推车推姥姥去客车站,姥姥很高兴,她坐过木头车,手推车,大客车。一位姓梁的先生说,他见过抗日战争时,山西的妇女裹脚,爬着上山躲鬼子。他说的是可信的。古时的妇女为什么裹脚,和华夏人的神话有关系,华夏人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后代,也就是三趾乌的后代,把脚裹小象祖先的脚。苏美尔人的女神即三根鸟脚趾,裹脚于佛教无关。
谢邀!缠足,古代女子缠脚应该是从北宋初期开始的,在南宋期间广为流传,由于过去封建统治影响,女人低下一等,女人没有三寸金莲不好嫁,大脚板子女人没人要,过去相亲不看脸先看脚大小,缠足从南宋正式兴起,缠脚经过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四个朝代。
从清朝皇帝初期就想废除缠足,由于受封建世俗的影响,仍然还有部分人缠脚,直到清朝末年,孙中山推翻清朝后,才彻底废除缠足,金莲就是缠脚标准的美称,也就是小脚的美称,谢谢大家参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