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有燕云十六州,大宋的历史地位会更高吗?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由于唐末动乱,后晋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这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历来是中原王朝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他的这一举动直接使中国的北方门户大开,契丹骑兵可以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宋朝不得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构筑庞大的防御设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宋朝建立之初,宋太宗雍熙北伐,企图夺取幽云十六州,结果在高粱河一战,宋军全军覆没,一蹶不振,对辽国进入全面防守的态势。至此,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进行全国大一统的中原王朝。
我们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如果宋军早期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并进行了长期经营的话,历史可能会被改写,毕竟对付辽国,依靠北方燕山山脉以及长城等屏障,进可攻、退可守。依靠富庶的经济、强大的国力,加上幽云十六州是历代中原王朝重要的养马地,有马就可以组建强大的骑兵,北宋的重装骑兵越过长城、度过燕山进入内蒙古大草原完全可以同辽国较量一下,而北宋富裕的经济则可支撑起对辽军事行动。另外即使辽国在辽金之战中灭亡,也可以依据长城抵挡住从北方和东北方向来自金人的进攻。北方边界的稳定,也会使朝廷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西部开边的问题上,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夏,即使无法将其灭国,亦可以打压使其臣服。所以说北宋如果解决了幽云十六州的问题,它会成为一个超越汉唐的强大帝国。
可是历史不能假设,它是真实的,是充满了无奈和遗憾的。北宋毕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收回燕云十六州,通过上面的分析,燕云十六州的问题事实上决定了北宋的兴衰。
很多人认为如果宋朝拥有燕云十六州,金朝军队就无法南下,后来的蒙古铁骑也会被阻挡,大宋的历史就会改写。这完全是想当然!我以为,如果澶渊之盟把燕云十六州划到宋朝名下,只会加速北宋的灭亡。
这么说是因为燕云十六州不重要吗?当然不是,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然北宋初年宋辽两国就不会为了这块地方进行长达25年的争夺战。燕云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可以看出,燕云十六州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集结处,是古代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失去这道重要屏障,中原地区就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就可以经华北平原长驱直入,直到中原原腹地,事实上历史也是如此演绎的。
那我为什么说假如澶渊之盟时把燕云十六州划归宋朝名下只会加速大宋的灭亡呢?有两点理由提供支持。
一,同为游牧民族的辽国迟滞了大金铁骑南下的脚步。众所周知,辽国的军力和大金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骑兵部队为主,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无疑于当今的机械信息化部队,高效快速,战力强悍。而且辽国的军力在当时一直强于大宋,大金为了南下,曾在燕赵大地同辽国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是辽国迟滞了大金的入侵速度。
二,如果燕云十六州在南宋手中,后来的蒙古大军就用不着同大宋结盟对抗金国,直接在燕赵大地用铁骑攻击以步军为主力的宋朝军队,更加快捷高效,只会加速南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