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花对张松很满意,她觉得张松有稳定工作、又沉默稳重。
对于张松的冷淡,刘爱花觉得只要让张松看见自己的贤惠和能干,张松一定会选自己,毕竟两口子过日子长得好看又不能当饭吃。
在父母有意的撮合和刘爱花的可以追求下,张松和刘爱花走进了婚姻。
那一年张松和弟弟先后成家了,张松婚后赶上了单位最后一波福利分房,虽然只有50多个平方,但是他很知足。
弟弟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出钱把老房子收拾的焕然一新添置了新家具。
张松和弟弟结婚后第一个春节,刘爱花和公婆就闹翻了,只因为妯娌俩聊天时弟妹说公婆给她的彩礼比刘爱花多了5000块钱。
刘爱花质问公婆为什么同一年结婚的两个媳妇彩礼差距那么多?
公婆支支吾吾的说是弟妹的彩礼里又弟弟自己工资攒的,刘爱花当场就发飙了:我家张松工作那么多年,积蓄还比不过一个上班没几年的弟弟?张松是老实人但不是傻子。
刘爱花不依不饶的让公婆给自己一个交代,张松虽然不满意父母的做饭但是也不想在过年的时候闹得一家人不得安宁,他劝妻子别计较了,毕竟都已经结婚了。
刘爱花的不依不饶让张松的父亲恼羞成怒,说:你弟妹和你弟弟都是学问人,总要让他们的婚礼风光些。
父亲的这句话不仅让刘爱花从此不登公婆的门,也让张松的心像被针扎般难受,他为了父母为了弟妹不舍得吃喝不舍得买新衣服,舍弃了自己的爱情,最终在父亲心目中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刘爱花在公.公说完这句话后,转身就走,说了句:我没学问,不值得你们老张家看在眼里,以后咱路归路桥归桥,你们老了也别靠我们养老。
刘爱花要张松跟自己回家,父亲却斥责她不懂道理,没点长嫂的气量,并说张松:你如果今天给你媳妇出这个门,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
最终,刘爱花自己一个人摔门而去,张松在父母家里食不知味的过了一个年。
自那以后,刘爱花说到做到再不踏进婆家门一步,逢年过节无论张松怎么劝,刘爱花都不松口,一开始她说只要公婆给她补齐5000块钱,她就跟张松回家,张松父亲却坚决不肯。
每当张松独自一人回家,就会遭到父母的追问,张松觉得自己很窝囊,父母和妻子两边他都摆不平,他对父母无可奈何,只好回家闹刘爱花,他说如果刘爱花不跟他回家,他也不会去刘爱花父母家。
刘爱花一直觉得张松是一个她能拿捏得住的男人,却没想到老实人的犟脾气上来十头牛拉不回来,张松和刘爱花就这样逢年过节各回各家。
或许是年纪大的原因,张松婚后3、4年才有儿子,弟弟却在婚后第二年就生了女儿,张松父母先是给弟弟看孩子,等到张松儿子出生后,父母却没有帮张松带孩子,只说小儿媳妇是外地的没人帮忙。
刘爱花只好让娘家妈帮忙带儿子,刘爱花带着儿子住到娘家,张松为了老婆孩子也只好经常去岳母家。
岳父母是淳朴的老人,他们不介意张松以前的事情,只说希望张松能好好对待刘爱花和儿子,他们劝张松结婚后就要把小家的位置排第一。
刘爱花因为自己娘家的帮忙更是对婆家啊心生怨怼,每次张松要回家看望父母她都会心生不满,张松要想给父母买东西送钱,刘爱花都会和他大吵一番。
张松开始偷偷的攒私房钱,他不想每次为了回父母家和妻子吵架,刘爱花也发现过他的私房钱有时候睁只眼闭只眼有时候直接就悄悄地没收,张松也无可奈何。
儿子慢慢长大,刘爱花就开始筹划给儿子准备房子将来结婚,对这事张松倒是和妻子一个想法, 他不想让儿子将来走自己的老路。
但是作为工薪阶层的夫妻俩要想买房子只能靠着牙缝里攒钱。
张松又赶上企业效益不好下岗,好在他在单位会开车下岗后就别人开出租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挣辛苦钱。
两口子文化不高也没法辅导儿子,小学时候还能辅导,儿子到了初中以后,基本全靠刘爱花的吼和絮叨。
或许人总会在生活中得到某些平衡和补偿,儿子的学习成绩是他们夫妻的骄傲:儿子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每次家长会老师都希望他们去介绍经验。张松不肯去,刘爱花却很享受儿子带来的这份骄傲,也会让儿子写点心得,她去享受下其他家长艳羡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