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说到儿媳李梅,谭善修老两口忍不住挺直腰杆,满脸自豪。
李梅是城里人,知书达理,父母都已从事业单位退休,晚年无忧。
重点是,小两口结婚时,亲家知道谭家没钱,便替他们交了首付,在省城买下婚房。
儿媳逢年过节回老家时,也总是大包小包,为老两口买补品和新衣服。
村里人人夸赞谭善修和老伴有福气,儿子不仅有本事,还娶回个城里媳妇,孝顺有加,以后他们就只管享福了。
孙子出生后,老两口定期进城,将自家养的家禽、土鸡蛋和菜园种的蔬菜,带给儿子和儿媳吃。
李梅看到公婆风尘仆仆地背着麻袋而来,心里过意不去,忍不住责怪,城里什么都有,干啥还要受累大老远带来呢。
老两口笑呵呵地说,城里东西贵,自家种的,吃着也放心。
在孙子两岁时,由于李梅工作变动,经常加班,再加上谭明长期出差,夫妻俩就找老人商量,将婆婆接到城里,帮忙带孙子。
婆婆二话不说,收拾好行李进城了,可是没过几天,她就有点心不在焉。
动不动就念叨,你爸自己在家,不知道吃得好不好,他那么会过日子,肯定连菜也不舍得吃了……
李梅知道,婆婆是挂念公公了,于是提议,将公公也一并接到城里,这样她白天上班时,公婆也能互相作伴。
就这样,谭善修也收拾行李,准备进城了。
临出发前,几个老哥们还特地弄了点小酒小菜为他饯行,席间又是一顿恭维,听得老人心里美滋滋的。
谁曾想,未来的4年,矛盾逐渐在这个家庭积累,最后如火山爆发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生活习惯迥异
要说公公谭善修,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吃俭用,从不给儿子增加经济负担。
他不抽烟,不喝酒,除去每月固定开销,儿子每月额外给他200元钱买肉。
他只舍得买2毛钱一斤的白菜叶,一次买回10斤,开水烫后压在水缸里,可以吃好几天。
自从他们进城后,家里的洗衣机再也没开过,老两口坚持手洗衣服,在房子后门的楼梯口,扯了一根晾衣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