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很多的俗语,有些或许还没有道理,只是当时那么随便一说。有心的人却记住了它,口口相传下来。但是在某些时候又以乎很应验,挺准确的。比如“娶妻看娘,嫁夫看爸”的俗话,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娶妻看娘
给儿子要说对象了,不管是媒妁之言,还是自己谈的,不管咋说,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有时候可以说完全是装出来的,因为你根本没有“透视”的能力看到她的内心,也无法了解她的过去。
其实,和女儿接触、相伴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她的母亲。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自从呱坠地之后,与母亲的感情是最亲的。第一次给他喂奶吃,第一次给她换尿布,第一次教她做饭、做针线,第一次让她做家务,就是第一次来“月事”,还是先告知母亲,多少个第一次都与母亲有关系。血缘上更亲、更紧,即便是后天的教育培养都是受母亲的教导。
不是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吗?有多少女孩的容貌简直就是母亲的“翻版”。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品德修养、“三观”态度,都会在女儿身上体现出来。这是受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不管母亲宽厚仁慈、勤俭节约、平易近人,还是蛮横无理、懒惰铺张、恶意刻薄,都会或多或少,通过母亲平时为人处世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女儿。是女儿形成和母亲基本接近的品德及习惯。
一个女孩有一个好母亲,受到了良好的引导和说教,那么将来成为贤妻良母的可能性比较大。就是因为“娘好女好”,“母子连心”。如果要选个媳妇,初次见面就是要留心她母亲的一举一动。“娶妻看娘”便是这理。
嫁夫看爸
儿子就不同了,他遗传了太多的父亲基因,更多地以自己父亲为榜样。如果他的父亲很爱这个家,很爱他的妻子,那他的儿子很有可能受到影响。现在爱他的母亲,将来爱他的妻子。
也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儿子始终偏心于自己的父亲。总记着父亲的生日,爱给父亲买衣服、鞋子,就是剃须刀都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但又非常惧怕自己的父亲。即使敢在母亲面前耍态度,也不敢给父亲摔个脸子。就是性格也完全和父亲都很接近。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性格暴躁、脾气大,就连儿媳妇也说,爸这性格都传三代了。我也观察了,也体会到了,这个可是真的。
女的择婿时,也不妨以其父亲为“模板”,从他父亲的言行和在别人的口碑,慎重对待。因为还没有结婚,你永远不知道结婚后会发生些什么事。不到最后,你也不知道你的对象是否有事瞒着你,或许隐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
结婚可是一辈子的大事,男女青年不得不考虑这些情况。这个时候要对对方的父母为人处世和相处的模式可能就你做决定的参考。而且两人结婚了,婚后肯定要和对方父母打交道,若是他们不好相处,或者太过强势,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矛盾的源头,因此“娶妻看娘,嫁夫看爸”,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