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三件事情:第一,如果房产不在帝都、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华中核心都市,那么尽可能把房子换过来。如果家在这些城市,努力把房子往更好的地段去换。
第二,努力进入朝阳产业工作,努力提升工作技能以适应更高报酬的岗位,通过持续增加收入来抵抗资产贬值的可能性。
第三,好好学习、好好锻炼。

先说第一件事,很多朋友应该越来越能够理解这一点了。经过官方的决心控制,我们的房产交易迅速地变得不火热了。
是房子真的不能投资了吗?不是的,而是房子真的不能投机了!在具有极强的金融投机属性时,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情绪,让几乎所有人都被“不买房就亏了”的紧张情绪裹挟着。
这种情绪是非常没道理的,是近乎一种骗局。因为大量的三四五线城市正在经历人口净流出,同时本地人又都户均至少一套房。再叫那些城市的人们买新房,户均N套房,将来能当饭吃还是能怎样!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的价值,都是由人们的需求决定的。价格的终极决定因素,就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我们强调很多次了,是真实存在的、愿意付钱的、且付得起钱的需求。
可以说大多数三四五线城市人口都在净流出,你去那里投资房产,将来准备卖给谁?指望开发商回购吗!
因此,我们才能非常肯定地说:未来只有人口持续净增长的城市,房产才有投资价值。凡是人口净流出的,很可能最终只剩下改善型住房卖得动(还不谈能不能升值哦),其他房子极有可能卖都卖不动!不能变现的资产,不知道还能不能叫做“资产”。

那么,很多朋友会问一个关键问题:难道全国的人口都要汇聚到那几个热门地区了吗?那因为种种原因离不开本地的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们,难道就没有活路了?
当然不是!我们这里仅仅只是探讨资产贬值和保值增值的问题。留在三四五线城市生活,甚至回到农村去生活,根本一点问题都没有。相反,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幸福指数很容易高起来。
真正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有些人“既要”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的轻松舒适,“又要”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像热门一二线城市的那样保值增值,还能随时想卖就能有接盘侠立刻现身!
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错误!我们的全国民众不可能全部都搬去开头讲的那些热门地区。不生活在那些热门地区的民众一样可以活得很好很开心。
只是,我们不能够贪心“既要又要”的幻想。

第二件事的核心,是希望说明十多年后,谁也不知道除了房子以外的资产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其实就连房子的价值也不好说,万一世界大战了呢。
就拿股票来说,就算那些上市企业眼下都实力雄厚,谁能保证十多年后,现在如日中天的那些行业龙头还在不在了呢?谁知道那时候的股指是涨了还是跌了呢(虽然大概率是会涨的)?
这样的话,我们怎么去选择基金,怎么去选择理财,怎么去投资呢?十多年,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一个“长期”了。长期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因此,说不准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那就去把握说得准的事情:努力进入朝阳产业工作,努力提升工作技能以适应更高报酬的工作。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提高赚钱的数量,来对抗可能的资产贬值。
所谓朝阳产业,其实就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的那些产业。

目前我们可以明确指出来的,就有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新能源产业、芯片产业、人工智能应用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
由于可预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些产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这就为从业者的职业安全保障和待遇的维持及稳定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前提条件。
大家想一想,一个没有外部资本愿意投入的产业,有希望每年给从业人员涨工资吗!
相反的,一个每年都有大量资本想要涌入的产业,多干几年你就成为资深人士了。新资本会带来行业规模扩张,会产业越来越多的岗位需求,这里面必然包含更高层的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