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沙和尚跟玉帝的私人关系却实在有点差强人意。甚至是玉帝对他讨厌已久,由厌而生恨,何以见得?
沙和尚在蟠桃盛会上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就被玉帝打下天庭。多大点事啊?不就是一个高档酒杯吗?也就是一个玉器而已。别说是奇珍异宝多如牛毛的皇宫,即使是在民间,也不至于如此的小题大做啊。
沙和尚因此就被开除了仙籍,解除了职务,成了妖精了。这还不说,还每隔七天,就以飞剑来穿过沙和尚的胸腹,让沙和尚生不如死。这种不依不饶、揭底斯里式的打击报复实在是令人发指。
沙和尚藏在流沙河底,每过二三天,饿得不行了,就随波逐流地抓个人来充饥吃顿饭,过得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度日如年啊!
好在菩萨要去东土寻找取经人,路过流沙河,就收服了沙和尚,让他等待取经人。沙和尚在此之前,已经吃掉了九个取经人了。担心以后没有取经人再来,菩萨打消了他的顾虑,并答应给他免去飞剑穿心之苦,让他不要再吃人。沙和尚就洗心革面,皈依了佛门。菩萨亲自为他摩顶受戒,给他取名沙悟净。沙和尚从此就不再伤害生命,专心等待取经人。

唐僧带领孙悟空和猪八戒路过流沙河的时候,沙和尚从河底钻出来,要夺唐僧师徒的行李。猪八戒就和沙和尚大战一场,两个人打得难解难分,一共打了二个时辰不分胜负。孙悟空按捺不住出手了,结果沙和尚一头钻进水里,不出来了。
孙悟空就让猪八戒下水去引诱沙和尚出来。两个人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八戒诈败,逃出水面。沙和尚追出水面,却赶到岸边就不上来。八戒就让沙和尚上岸;沙和尚就让八戒下水。两人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开始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式的大吵大闹起来。
孙悟空心急性爆,恨不得把沙和尚一把擒拿,就来了个“饿鹰叼食”凌空而下,直扑沙和尚,沙和尚又一头扎下水中,再也不出来了。
这回是孙悟空不好。人家八戒与沙僧二人,唇枪舌剑地斗上一回,说不定八戒就能亮出取经人的身份。只要一亮出身份,沙和尚就肯定会立即束手归降。
孙悟空的着急,反而使得事情陷入了僵局。孙悟空的做法在告诉大家: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
唐僧急得落下泪水。如果打不败沙流精,这八百里流沙河就不可逾越啊!取经大业就耽搁了。孙悟空只好去南海请菩萨帮忙。

菩萨感到奇怪啊,因为他都跟沙悟净交代的清清楚楚了,只要是取经人,就随着队伍走就是了,怎么来了这么多的蹭蹭?菩萨就问孙悟空:“你们怎么没有亮出取经人的身份?”孙悟空说:“这不,一见面就动上手了,还没来得及说,他就钻进水里不出来了。”
所以说,语言表达的重要是不可忽视的。很多时候,语言能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动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甚至极有可能南辕北辙。孙悟空就过于相信武力,而自寻烦恼。
比如这次,沙悟净一露出水面。孙悟空先来上一句:“什么人,如此大胆,竟然敢抢劫取经队伍?”那么,沙悟净就会立即丢下武器,跪到唐僧的马前,恭恭敬敬地说:“弟子沙悟净,在此恭候师父多时了。”这样不好吗?
现实生活,也有这样的人。对于一件事情,不动脑,不动口,上去就动手,结果造成事倍功半甚至是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有人买回来一个新电器,也不看说明书,也不问一下别人,拿来就动手用,结果把电器用坏了。这样的人,就是主观上自我意识特强,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孙悟空就是这样,急于动手,而使得猪八戒和沙悟净的对骂终止了。结果他不得不万里迢迢去南海麻烦菩萨。

菩萨就派徒弟木叉行者和孙悟空一起到流沙河,木叉行者呼唤沙悟净出来,解释了误会,沙悟净就拜唐僧为师,参加了取经队伍。唐僧又给他取名沙和尚。我们看《西游记》第二十三号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