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一下我教育孩子的心得吧。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们一起去锻炼身体,跑步。做器械。然后上小学就锻炼他们做家务,自己去整理自己的衣物,再大些,三五年级引导他们购物,做简单的饭菜,考大学的时候自己做主填报自己喜欢的自愿。大学期间,两个孩子双双如愿参军,圆了自己的军营梦。他们既能吃苦,又很乐观。请大家说,这样孩子会考虑自杀吗?!


没有发泄压力的空间与时间。
听城里小学老师吐嘈过,小学的措施是越来越严了,比如课间十分钟,搁我们当时那肯定是“吵吵嚷嚷”直到老师喊上课了。但是,小学老师说因为有“高年级霸凌低年级学生”的事,而且摄像又不能安到厕所,所以他们学校规定各年级轮流上厕所。
反正是各种家长上级的(安全)压力之下,层层加码,全部都压到孩子身上,限制越来越多,也可以说安全措施越来越到位,安全的同时也意思着孩子的行动越来越受限。
其实,对比一下我们童年时的心理状态,就能大概明白。
对于孩子来说,上学,玩耍在孩子们心中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没有任何目的,上学是一件坐着听老师讲课的事,而玩耍是一件快乐的事。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上完课,可以去快乐的玩耍,完成老师的作业,父母就不会阻止我去快乐的玩耍。
上学听讲很痛苦,但玩耍可以发泄痛苦,这样才能持续。也可以说小学学习没有任何目的,也就没任何动力,让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快乐的玩耍,发泄压力。
而对成年人来说,只要目的存在,成年人就有无数的动力,可以忍受痛苦向着目的前进。相应的,成年人没有任何目标,只是机械式地被推着前进,那就是异常痛苦,甚至直接麻木了。
就以成年人的方式看学生生活方式,一天8个小时坐在座位上,课间时间不许自由活动,除了上厕所外,没有任何外出的自由,就这种情况,跟坐牢区别不大。这还是小学,要是初中高中,那可能就是16个小时了。
异常压抑的时间空间,会把孩子压出病来。
跟随这国家的发展来看,对孩子们是好了,生活也好了,条件也好了,什么都方便了,也干什么不用出门了,在大数据的时代只要你用网络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但是孩子们的主动性差了,交流性也差了,能明白事的家长和老师还行在教育上,要是不明白的,随孩子去,孩子就会被新时代的事物而去腐化!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阶段就得干什么,你比如说,4岁的孩子应该让他玩点认知上的实际游戏增加思辨能力啊!而不是天天陷入手机上,真遇到事情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久而久之就费了,你想想孩子现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不要看的太死,孩子到了每个阶段,他都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只是告诉他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好的就可以了!多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他是不是想要什么了,还是因为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发生需要关心一下呢?家长要会洞察!不要让孩子陷入自己对这个世界毫无意思的界境里,那就完了!